曾子殺豬——誠信是人人應遵守的道德情操
【寓言典故】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待著,等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止說:“隻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可不能跟小孩子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能使教育有效果。”於是曾子就殺了自己家的豬,煮肉給孩子吃。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篇》)
【趣味解讀】
這則寓言說明凡事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這就是誠信。它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誠信的大國,向來有“民無信而不立”之說。
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誠信雖然歸屬於道德範疇,但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行的基石。晉商曆時五百年的成功,靠的就是誠信兩個字。八國聯軍進北京後,晉商在北京的票號被毀,賬本庫存全無,但票號對持有存單的人全部照付,不惜血本保信用。古人雲:“無誠則有失,無信則招禍。”如果廠商失去誠信,不僅坑害消費者,最終也會為自己招來禍端。那些踐踏誠信的人也許能一時得利,但終將作繭自縛,自食其果;那些製假售假者,或專靠欺蒙詐騙者,則往往在得手一兩次後,便會陷入絕境,導致人財兩空。
有這樣一則關於誠信的故事:一對夫妻開了家燒酒店。丈夫是個老實人,為人真誠、熱情,燒製的酒也好,人稱“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傳十,十傳百,酒店生意興隆,常常供不應求。為了擴大生產規模,丈夫決定外出購買設備。臨行前,他把酒店的事都交給了妻子。幾天後,丈夫歸來,妻子說:“我知道了做生意的秘訣。這幾天我賺的錢比過去一個月掙的還多。秘訣就是,我在酒裏兌了水。”丈夫給了妻子一記重重的耳光,他知道妻子這種坑害顧客的行為,將他們苦心經營的酒店的牌子砸了。“酒裏兌水”的事情被顧客發現後,酒店的生意日漸冷清,最後不得不關門停業了。
在市場經濟中,“假”可謂是一個比較時髦的字眼,官員造假數字,商人造假產品,學校賣假文憑,誠信問題更加突出。恢複誠信,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已成為市場經濟成敗的關鍵。市場經濟歸根結底是以誠信為基礎的。
在現代經濟社會,即使一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有譽滿全球的品牌優勢,建立了很好的采購和銷售網絡,並且有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和高學曆的管理者隊伍,但如果它在財務報表、在商品、在服務上做假,欺騙商品客戶和投資者,丟掉了信用資本,就沒有銀行願意給它貸款,企業的股票、債券和商品就沒有人買,合作者和客戶沒有了,所有物力資本和人力資本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企業必然會陷入困境,並最終在市場中消失。
誠信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看重。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世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嚴厲的懲罰加大了不講信用的成本,或者說增加了講信用的收益,所以,必須有嚴懲不講信用的立法,才有社會誠信。現在的發達國家在市場經濟初期也充滿了欺詐和背信棄義,欠債、假冒偽劣橫行也曾嚴重幹擾著社會經濟,不講信用的成本高昂,收益為負時,誠信社會便會重新建立起來。
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從自身做起,恪守誠信,讓誠信成為我們為人做事的準則;隻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絢麗多彩,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進步。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記住:誠信如金!
【經濟學點睛】
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誠信雖然歸屬於道德範疇,但同時也是市場經濟得以運行的基石。
蘭子獻技——合理運用激勵製度
【寓言典故】
人們將那些身懷絕技、雲遊四方的人叫“蘭子”。宋國有一個蘭子求見宋王宋元君,以期得到宋元君的重用。宋元君接見了他,並讓他當眾表演技藝。隻見這個蘭子用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木棍綁在小腿上,邊走邊跑,同時手裏還耍弄著7把寶劍。7把明晃晃的寶劍在他手上從左到右有條不紊地輪番而過,而空中則總有5把寶劍像一個輪回的光圈那樣飄然飛舞。宋元君十分開心,馬上叫人賞賜給這個賣藝人金銀玉帛。
不久,又有一個會耍“燕戲”的蘭子,聽說了宋元君賞賜耍劍藝人金銀的事,便前去求見宋元君。這一回,宋元君卻大怒,認為這個蘭子一定是聽說了上次上事後來獻藝的,這明明是為貪財而獻技的。於是宋元君命人把那個會“燕戲”的蘭子抓了起來,把他關了一個月才放了。
(選自《列子·說符篇》)
【趣味解讀】
會“燕戲”的蘭子之所以去向宋元君獻藝,是因為受到金錢獎勵的激勵。經濟學的基本前提是承認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也就是說,人們行為的目標是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凡人們樂意去做某件事,多是因為受到某種因素的激勵。
一個老年人喜歡安靜,他住在環境優美的市郊,但有一群孩子每天都到這裏來玩,很吵鬧。老人很厭煩這些小孩們,不希望自己在如此吵鬧的環境中生活,但是如果直接攆他們走,恐怕也達不到他所預期的目標。於是他對孩子們說,你們來陪我,我很高興,以後我每天給你們一人5塊錢。孩子們都很高興。幾天後,老人說,以後給不了這麼多了,每人隻能給1塊錢,孩子們不太高興,但也勉強接受了。又過了幾天,老人說,以後每天隻能給1毛錢了。這次孩子們不幹了,他們很氣憤:這麼少的錢,以後再也不來了!
當老人對小孩們的激勵逐漸減少時,小孩們都認為自己的利益已經受到損害,不願意再陪老人玩了。在這些小孩看來,過來玩是因為有金錢的激勵,當激勵減少時,他們當然憤憤不平。老人就是成功運用反激勵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種製度把個人利益與組織整體利益統一起來,讓個人在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也實現了組織的整體利益,這樣的製度就是激勵機製。激勵機製一旦形成,它就會內在地作用於組織係統本身,使組織機能處於一定的狀態,並進一步影響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
激勵機製的實質就是把貢獻與報酬聯係在一起,按貢獻付酬。在能力一定的情況下,激勵水平的高低將決定其工作成績的大小。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方法是有效提高激勵水平的一大法寶。激勵機製是否產生了影響,取決於激勵方法是否能滿足個人的需要。主要的激勵包括如下幾種:
一是物質激勵。通過滿足個人利益的需求來激發人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隻對成績突出者予以獎賞,如果見者有份,既助長了落後者的懶惰,又傷害了優秀者的努力動機,從而失去了激勵意義。
二是精神激勵。通過滿足個人的自尊、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較高層次上調動個人的工作積極性。精神激勵主要有目標激勵、榮譽激勵、感情激勵、信任激勵、尊重激勵。
三是任務激勵。讓個人肩負起與其才能相適應的重任,由社會提供個人獲得成就和發展的機會,滿足其事業心與成就感。
四是數據激勵。明顯的數據對人產生明顯的印象,激發強烈的幹勁。數據激勵,就是把各人的行為結果用數字對比的形式反映出來,以激勵上進,鞭策後進。
五是強化激勵。對良好行為給予肯定,即正強化,使之能繼續保持;對不良行為給予否定與懲罰,即負強化,使之能記住教訓,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激勵機製對個人的某種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具有反複強化、不斷增強的作用,在這樣的激勵機製作用下,組織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成長。此外,盡管激勵機製設計者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激勵機製的運行,能有效地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實現組織的目標,但是,無論是激勵機製本身不健全,還是激勵機製不具有可行性,都會對一部分人的積極性起抑製作用和削弱作用。
【經濟學點睛】
激勵機製能否產生影響,取決於激勵方法能否滿足個人的需要。
剃頭——生活其實就是一場反複博弈
【寓言典故】
有一個人去理發鋪剃頭,剃頭匠給他剃得很草率。剃完後,這人付給剃頭匠雙倍的錢,什麼也沒說就走了。
一個多月後的一天,這人又來理發鋪剃頭,剃頭匠還想著他上次多付了錢,覺得此人闊綽大方,為討其歡心,多賺他的錢,便竭力為他剃,事事周到細致,多用了一倍的工夫。
剃完後,這人便起身付錢,反而少給了許多錢。剃頭匠不願意,說:“上次我為您剃頭,剃得很草率,您尚且給了我很多錢;今天我格外用心,為何反而少付錢呢?”
這人不慌不忙地解釋道:“今天的剃頭錢,上次我已經付給你了,今天給你的錢,正是上次的剃頭費。”說著大笑而去。
(選自清代的《笑笑錄》)
【趣味解讀】
這是一則博弈學在生活中得到完美應用的故事。當發生有限次的博弈時,隻要臨近博弈的終點,博弈雙方采取不合作策略的可能性加大。理發的人必定不會再到這個理發鋪來剃頭,因此他才采取了不合作的策略。
因為一次性博弈的大量存在,引發了很多不合作的行為。在現實的世界中,所有真實的博弈隻會反複進行有限次,但正如剃頭匠不知道客人下一次是否還會光顧一樣,沒有人知道博弈的具體次數。既然不存在一個確定的結束時間,那麼這種相互的博弈一定會持續下去,博弈雙方往往會采取合作的方式,實現階段性的成功。因此,從博弈的角度出發,隻要仍然存在繼續合作的機會,背叛將會受到抑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能發現這樣的情況:在公共汽車上,兩個陌生人會為一個座位而爭吵,可如果他們相互認識,就會相互謙讓。這是因為人們之間是一種“不定次數的重複博弈”。在較長的視野內,人與人交往關係的重複造成“低頭不見抬頭見”,因此使得自私的主體之間走向合作。事實上,重複博弈更逼真地反映了日常人際關係。在重複博弈中,合作的長期性能夠糾正人們短期行為的衝動,為長期利益考慮,必須維持好周圍人的人際關係。
重複博弈同樣可以解釋很多商業行為。我們會發現,在車站和旅遊景點這些人群流動性比較大的地方,不但商品和服務質量差,而且假貨橫行,因為商家和顧客沒有“下一次”的博弈機會。旅客因為質優價廉而再次光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而,大多數人的選擇是 “一錘子買賣”,不賺白不賺。一次性買賣往往發生在雙方以後不再有買賣機會的時候,特點是盡量謀取暴利並且帶有欺騙性。而靠“熟客”、“回頭客”為主要顧客群的廠商,他們一般會通過薄利多銷的行為使得雙方能繼續合作下去,他們一般不會選擇“宰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