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大周之鏡(2 / 3)

其實說來一個沒有證據的懷疑,也撼動不了鄭承如今的地位,鄭承怕的,是被宮中那位太後娘娘過河拆橋。鄭承是個行事謹慎之人,凡事都會給自己留個退路,但在寧國府的案子上,他卻是有些意氣用事了。

在留下那張布防圖的時候,他便已經料到,自己手裏捏著的把柄,遲早會害了他的性命,而怒圖,就是能讓他衣食無憂的棲身之處。利用那張布防圖,他就能在怒圖人的協助下,逃出陽關。”

而離開了陽關,司菀便是想要他的命,也鞭長莫及了。

“當朝右丞,竟用大周邊關的安危來換取自己性命!……”文慧想到這幾日查到的事,就覺得氣憤難當。

關於鄭承通敵之事,顧如許和蘭舟幾乎是將已經找到的證據,都明明白白地擺在了他麵前,每一回傅雲月拿來的證據,都恰好是他所需,當初死在天牢中的那個怒圖胡姬的真正身份,也弄明白了。

這一連串看似零散之事,卻在無形之中漸漸連係了起來,最終得出的真相,令人瞠目。

“還請文大人助我二人將真相大白於天下,為先帝,為寧國公,也為那三萬枉死於楊山穀的大周將士,討一句公道!”蘭舟與顧如許忽然起身,拱手對文慧一拜。

文慧目露驚慌,忙起身還禮:“殿下,郡主,使不得,這是折了下官的壽!”

傅雲月看了他二人一眼,轉而望著文慧,與他們一同拱手一拜:“大人,下官以為,殿下和郡主之言不無道理,大周社稷,不正是從山河破碎,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四海升平嗎?先帝曾言,天欽府乃是帝王之鏡,亦是大周之鏡,鏡若不公,還有何意存於大周朝堂之上?

無論揭發真相,會如何動蕩朝野,隻要其心赤誠,其行剛正,必能令人信服。若因一時的顧慮,而姑息養奸,令其羽翼繼續壯大,日後隻會更難對付

大周朝堂如今的局勢,想必大人比下官更為清楚,陛下多疑,又時常不願忠言逆耳,已讓不少老臣寒了心。寧國府一案,雖是本朝大忌,但無人敢提,並不代表無人生疑,即便不是太子殿下和郡主回來,也遲早會有人察覺到這些。”

他的話令文慧陷入了遲疑。

的確,盡管有林相國的前車之鑒,這些年無人敢在明麵上提及寧國府一案,但朝中臣子,當年有不少也曾對寧國公頗為景仰,顧家的罪名,難道就真的沒有人起過疑心嗎?

這些人手中沒有證據,自然不敢有所動作,更不敢在天子麵前道出自己的疑慮。

但他們或許也在等著真相大白的一日。

這大周朝堂,看似平靜,卻是貌合心離。

堵得住一時之言,卻堵不住人心之言。

他沉默良久,終究是做出了退讓:“殿下打算如何做?”

聞言,蘭舟與顧如許懸著的心,終於稍稍落下了些。

有了文慧這句話,此事便已成了一半。

蘭舟道:“再過十日,便是太後壽誕,屆時宮中必會設宴,邀百官同賀,我希望文大人在那日——當眾呈上鄭承通敵叛國之證!”

……

鄭府。

鄭承疲憊地回到府中,秦氏忙上前伺候,見他臉色不大好,不免有些擔憂:“老爺,可是身子不適?”

鄭承坐了下來,擺了擺手。

她會意地繞道他身後,給他按了按眼角的穴位,紓解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