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比爾·蓋茨的成長路程(2 / 3)

而父親記得,蓋茨對此事十分著迷。“他會在我們睡下以後,偷偷溜出臥室,在計算機旁呆上大半夜。”計算機方麵顯示的才幹使蓋茨脫胎換骨,成為一位自信心十足的年輕商人。上高中的時候,英特爾8008芯片問世,艾倫和蓋茨花360美元買了一塊,用這塊小芯片啟動一台機器。該機器可以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監視器傳來的信息。許多市政當局測量交通流量都采用這樣的辦法:在一條選定的街道上拉一條橡膠軟管,當車輛通過軟管時,它便撞擊了位於軟管尾端的金屬箱中的帶子,並打印出圖形和其他數據。他為自己的新公司取名為交通數據公司,蓋茨說:“那時它聽起來像詩一樣。”

交通數據公司並沒有獲得成功,也許是因為市政當局不願意從兩個毛頭小子手中購買設備。那一年,艾倫19歲,蓋茨16歲,不過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

“他的自信心和幽默感都增強了,”父親回憶說,“他成了一位故事大王,能夠模仿每個人的聲音,並且同母親也講和了。”

在1969年末的時候,計算機中心公司開始麵臨經濟上的問題。公司最終在1970年3月份的時候停止了運作。湖濱程序設計小組需要尋找新的方法去獲取上機的時間。最終,他們在艾倫父親工作的華盛頓大學找到了一些電腦公司。湖濱程序設計小組開始尋找一些機會去發揮他們的電腦技術。他們的第一個機會出現在第二年初,一家自然信息公司聘請他們編寫一個支付薪水總額的程序。再一次的,小組得到了無限的上機時間,並且第一次拿到了一筆收入。自然信息公司同意,無論什麼時候當這個程序為公司獲得經濟效益時,公司將給付小組專利權稅。在和自然信息公司交易後,小組的工作成為了合法的商業行為。蓋茨和艾倫的下一個計劃包括組建一個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公司,Trafic Data。他們製造了可以幫助進行交易流動計算的小型電腦。通過這項成果,他們大約賺到了20000美元。Trafic Data公司一直運作到蓋茨離開學校。當比爾·蓋茨在湖濱中學讀三年級的時候,政府提供給了他一項工作,希望他可以通過電腦處理學校的時刻表係統。蓋茨告訴艾倫希望他幫助自己完成這個工作。艾倫同意了,並且在接下來的那個暑假,他們一起編寫了程序。在蓋茨進入高年級的時候,蓋茨和艾倫繼續尋找這可以使他們施展才能並且可以賺錢的機會。不久之後他們又找到了一個機會。和電腦中心公司很熟悉的TWR部門在電腦程序上遇到了麻煩。TWR曾經從電腦中心聽說過兩位少年為他們工作的經曆。公司決定提供給蓋茨和艾倫一份工作。但是在TRW,兩位少年負責的問題對於那時的他們來說還是非常困難的。“就是在TWR的時候,蓋茨開始接觸那些複雜而且龐大的程序。”並且就是在那裏,蓋茨和艾倫第一次開始嚴肅地討論成立他們自己的軟件公司,為將來開創微軟公司打下了伏筆。

3.術業有專攻,得“B”又如何

喜歡一種東西,一種令你不知不覺就入迷的東西,讓你魂牽夢繞的東西。不是靜觀其變,而是讓它變成自己的,變得更完善,更能為人們所了解。那麼我們應該抓住它,並堅持不懈地為實現它而拚搏。

蓋茨從湖濱中學開始接觸電腦,那時,他一下就被那個僅僅比他早出生幾十年的“東西”抓住了意誌。蓋茨的父親說,他的七年級的兒子很快就著了迷——“全心全意地投入”。13歲時蓋茨和他的夥伴逃避上課,隻為呆在電腦中心。上八年級時蓋茨幫人設計電腦程序。近12名湖濱學生成為電腦軟件界的先驅,包括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微軟公司共同創辦人。

蓋茨似乎是故意在沒有興趣的科目得壞成績,但他從小開始便一直自修許多學科。13歲時,他自修電腦程序設計。

蓋茨一直著迷於電腦程序,從12歲第一次接觸電腦那一刻起,電腦就成了他的終身伴侶。他的大腦細胞與電腦裏的線路和元件幾乎是相通的,電腦運作給他帶來的喜悅,在他生活中不可缺少,一日不見那閃閃發光的控製盤,一日就感到不舒服。

他喜歡電腦,因為這可以讓他得到超越他人的心理滿足。13歲開始編寫程序,有此能力的少年,當時確實是鳳毛麟角。

蓋茨先生說:“當我還是少年時,保羅·艾倫就教我許多有關電腦硬件的知識,並鼓勵我建立信心,並且押注在微處理器上。我很幸運年紀輕輕就發現我的興趣,它令我如此著迷,至今仍是如此。我也很幸運有雙親給我鼓勵。”蓋茨還說在保羅·艾倫開始教他有關電腦和電晶片知識前,他考慮當個律師或科學家,“我下不了決定,我爸爸是律師,但科學家的工作好像比律師更有趣。”

“我珍惜我的大學時光,而且在許多方麵,我後悔離校。我之所以輟學,隻因為我當時有個理想:‘創立第一家微電腦軟件公司!’而那理想不能耽擱。”蓋茨回憶哈佛大學時代時說。

然而,成功不是總存在的,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麵總有一些不能如意的。

比爾·蓋茨曾說過,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隻要堅持到底,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A”位於“B”之前,這是一種排列序號,也是前大於後的價值。但是,比爾·蓋茨卻無視這種傳統的規定專注於自己追求的夢想。

機會總是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一天,蓋茨接到全國最大的國防用品合同商TWR公司的電話,要他南下麵試。於是,比爾·蓋茨後來集中精力做數據的編碼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實的電腦程序員,具備了編程的堅實基礎和豐富經驗。

三個月後,比爾·蓋茨回到湖濱中學。他補上三個月中落下的功課,並參加期末考試。對他來說,電腦當然不在話下,他毫不擔心。其他功課他也很快趕上了。結果他的電腦課老師隻給了他一個“B”,原因當然不在於他考試成績不佳——他考了第一名——而是他從不去聽這門課,在“學習態度”這條標準中被扣了分。

失敗總會存在的,蓋茨認為失敗是一種需要,其意思為:“程序錯誤”是怎樣進入電腦的?很簡單,程序員坐下來寫程序時放進去的。而且,“臭蟲”進入程序的唯一渠道隻能歸咎於程序。

“對問題或係統不重視,理解不全麵或輸入錯誤可能產生“臭蟲”。但毋須置疑,把“臭蟲”放入程序的實實在在是程序員工。人們的疏忽導致了“臭蟲”的存在,必須承認員工不能十全十美,程序也經常會被編錯。同樣,無論什麼行業都會有這種情況。

“聯邦快遞能夠在一夜之間準確遞送包裹,它的大多數員工都能將遞送工作完成得天衣無縫。但同時它也不得不承認,有些郵件不能如約送達,比如我寄的一些包裹就在路上耽擱一個禮拜甚至更長時間。”

“失敗是理所應當的,因此,合理的失誤不應成為斥責他人的理由,不過聯邦快遞延誤我的郵件除外。”失敗是成功之母,比爾·蓋茨在其所著的書中寫道:“我們應該接受迅速失敗,而不是緩慢失敗,最不該接受的則是沒有失敗。如果有人從不犯錯誤,那隻能說明他們努力不夠。失敗的結果是試圖去嚐試其他可能。”

在微軟失敗屬於意料之中的事件,通向成功的大道上不可能沒有大的失誤。有時,犯錯誤的人反而被提升,隻因為他們從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當然,由於偶爾的能力不足或愚蠢,也可能發生可以避免的失誤。總之,搞清楚錯誤產生的原因至關重要。

如果公司的激勵機製不把失敗視為應有之意,成功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當你向管理部門彙報進展時,彙報內容應涉及項目的主要風險因素和測試出實際風險的速度。如果一份情況報告不含風險信息就沒有人會對它感興趣。

麵對失敗要分析,而且更應找到錯誤地方及造成失敗的原因。正因為如此,微軟公司在蓋茨先生的領導下在失敗中找到了走向成功的經驗。

蓋茨曾經擬了一份私人備忘錄,標題是:《微軟最大的錯誤》。這張表的第一項是,讓競爭對手之一的網威拿下了網絡電腦市場。但是蓋茨更新的說法是,他的公司遲於察覺因特網的成長與發展,才是最大的錯誤。然而,微軟向來堅持到底,那種像蓋茨執著於電腦的執著勁兒通常收到了成效。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麵對失敗。術業有專攻讓微軟的軟件風靡了全球,也讓蓋茨的名聲響譽了全球。

3 比爾·蓋茨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

還在湖濱中學讀書時,蓋茨就對同窗哈克斯認真說過這樣的話:“我要在25歲的時候賺到我一生中的第一個100萬美元。”

蓋茨曾經讀過法國政治家、前國防部長阿蘭·佩特菲特寫的一本名叫《法蘭西病》的書。其中,他最欣賞作者引述的美國億萬富翁洛克菲勒所說的一句名言:“即使你們把我身上的衣服剝光,一個子兒也不剩,然後把我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但隻要有兩個條件——給我一點兒時間,並且讓一支商隊從我身邊路過,那要不了多久,我就會成為一個新的億萬富翁……”

蓋茨平時不愛做讀書筆記,但這次是例外。他把這句話工工整整地抄在了筆記本上。還在湖濱中學讀書時,蓋茨就對同窗哈克斯認真說過這樣的話:“我要在25歲的時候賺到我一生中的第一個100萬美元。”哈克斯回憶說,“我聽了這話,心裏非常震驚,因為他說的是第一個100萬美元。這意味著他把100萬美元看成一個很小的數目。那麼,他到底準備賺多少錢呢?”

然而,這話在別人,可能是吹牛皮說大話,而在比爾·蓋茨,仿佛是無可懷疑,是那樣的準確無誤,就像數學中的一加一等於二那樣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