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慢慢來,如流水一般緩慢,卻細水長流,終歸大海。
好日子慢慢來,如麥粒一般細小,卻顆顆飽滿,粒粒沉重。
好日子慢慢來,如祈禱一般虔誠,卻心有所願,終得回報。
感謝歲月的饋贈
感謝歲月,那些走過的路,那些看到的人,那些經曆的事,將在你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記,最終影響著你整個人生。
都說大學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光,對我卻是最迷茫的時期。被迫選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每天渾渾噩噩地上課、下課,吃飯、睡覺。看著別人每天滿麵春風地戀愛、約會、看電影,一想到自己將來要做一個微不足道、毫無創意的小會計,就愁上心頭、感傷不已。
實在無聊,我就去圖書館借書,看各種人物傳記,大概是想看看別人是怎麼走自己的路的。也會去閱覽室,看雜誌,但興趣不大,覺得啥也沒意思。後來,學校開了視聽室,可以看各種電影,每天下午兩場,晚上兩場,每場一塊錢,這竟然成為我打發時光的好去處。
除了期末考試前的一兩個月,其餘時間晚上大多泡在視聽室裏,幾乎場場不落。抱一袋花生糖,自得其樂地消磨一整個晚上。
有時,我也問自己,看這麼多電影對以後有用嗎?那時極其矛盾,又怕浪費了學習的好時光,又死活不愛那些會計課程。於是,就在這種糾結裏,我用看電影掩蓋著青春的迷茫和痛苦。
那時,也寫些詩,也發表在校報上。但母親並不支持和鼓勵我寫作,隻是逼迫我好好學習,以後考會計師之類的。日子竟然也就這樣一天天過下來,我以為那些電影都白看了,書也白讀了,光陰也白白浪費了。
當有一天,我終於聽從了內心的聲音,重新選擇了自己的路,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那些可愛的文字時,我忽然發現,那些過去的時光,沒有一寸是白過的。那些看過的電影,深夜讀過的書,都深深印在腦海裏,當我寫作時,一個個蹦出來,激發著我寫作的靈感和思緒。
我手寫我心,我心是什麼,是對歲月的一種銘記,是對生命的一種領悟和思考,是對未來的幻想和期待,是對自我的認知和追求。那些電影的片段,那些書中的文字,那些走過的路,那些看到的人,恰恰給你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最終影響著你整個人生的感受。
回首過去,你或許應該感謝那些歲月,無論痛苦與悲傷,是它們讓你學會成長,是它們讓你變得堅強,更是它們,成為日後你將書寫華麗人生的巨大源泉。
人生如電影,需要傾心投入
人生如電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導演,你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由你自己決定。
喜歡看電影,給我觸動最大的是梁朝偉和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的李安。
梁朝偉一直是我愛到骨子裏的演員,從《重慶森林》到《東邪西毒》,從《花樣年華》到《無間道》,他出神入化的表演,將每個角色都演繹到極致。我常常難以分辨哪個是真實的他,哪個是演戲的他。
在戲中,他的台詞一般都很少,光是那雙憂鬱的眼睛,瞬間就能俘獲無數人的心。有人演戲靠的是“豁出去,贏回來”的套路,而他總是一種自然的流露,表演的成分了無痕跡。或者,他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演戲。什麼也不奢求,什麼也不貪圖,隻是在戲裏完成自己人生的蛻變與升華。
最早知道李安,是看《藏龍臥虎》,那時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好看,隻是新奇,同時覺得他如一般的電影界傳奇一樣,即使絢爛,也最終將幻滅,塵埃落定。隻是,李安畢竟是李安,他接連拍了《斷背山》《理智與情感》《綠巨人》,部部叫好,部部經典。
每個人都是有能量的,有的人可以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致,有的人的能量猶如一座死火山,終其一生,不過在夢與現實中徘徊。李安是前者,大學畢業後,他沉寂六年之久,厚積薄發,不出則已,出則蛟龍,一次次刷新自己的夢想,又一次次帶給我們巨大的驚喜。
專注是最大的力量,梁朝偉與李安都是專注的人,一個專注於演戲,一個專注於拍戲,心無旁騖,身無贅物。他們也都是內向、內斂的人,從不誇耀,從不大聲喧嘩,無論世人給他們多少榮譽的桂冠,他們隻安靜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一心一意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
如果說人生如電影,那麼我們終其一生是在做自己的編劇、導演及主演,我們的電影又何嚐不是一部可以入選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呢?
願意等待的人有好報
沒有前麵漫長的積累與等待,就不會有後麵的葳蕤開花與結果。
在電影學院上課,某天上全榮哲老師的美術造型課。那段時間,他剛做完《狼圖騰》的美術指導工作,就給我們講片子裏麵的一些布景和人物造型。講課中間,他講了一個小故事。讓·雅克·阿諾導演在接拍《狼圖騰》時,要找馴狼師,他給澳大利亞的馴狼師安德魯打電話,安德魯接通電話時說:您好,導演,這個電話我已經等待了七年。阿諾導演很驚奇,他問安德魯,你怎麼知道我會給你打電話?安德魯很平靜地說:七年前,當我第一次看到《狼圖騰》這本小說,我就知道如果這部小說要改編成電影,就一定會有人給我打電話請我當馴狼師。這份自信與耐心,最終讓安德魯如願以償。
高三時我們急需各種考試資料,但一時半會買不到,有人提議去收購站看看,上一屆的學生畢業後都會賣書,說不準可以找到我們能用上的資料。我們前後兩桌四個女生在體育課上逃跑,衝到收購站找書。進了倉庫我們才發現,書山書海,想找一本合適的資料簡直是大海裏撈針。不到十分鍾,兩個女生就放棄了尋找,拍拍屁股走人,隻剩下我和另外一個女生還在堅持。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們一本書一本書地翻找,一直找到臨放學,我們才站起身,揉揉蹲麻的雙腿,抱著一大摞詞典等買不到的好書滿載而歸。
在南方的人都見過竹子的生長過程。前四年,竹子長得最慢,磨磨蹭蹭不過能長三厘米,好多人著急,覺得劃不來,就把竹子挖了,種上其他農作物。但是從第五年開始,竹子好像瘋了一樣,每天以三十厘米的速度拔高,僅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長到十五米,不得不讓人頂禮膜拜。那些耐心等待竹子生長的人歡天喜地,他們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
種核桃也一樣,第五年才掛果。姑父和朋友們一直在外幹工程,掙了些錢後回老家,各自在山上買了五十畝地,想全部種上核桃,以後靠它養老。一年過去,兩年過去,有人耐不住了。每年不見收成,還要雇人看園子,澆地,鋤草,太劃不來了。於是,第三年,他們陸續賣了地,改做別的營生。隻有姑父留著。第五年,姑父的核桃大豐收,不僅我們這些親戚跟著吃上了皮薄仁甜的核桃,他自己也賺得盆滿缽溢。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凡事不能急,就像竹子的生長,雖然前四年看不見它長高,但是它在紮根,努力把根深深地紮進土壤裏,為以後的長高做準備。正如一萬小時的成功定律,沒有前麵漫長的積累與等待,就不會有後麵的葳蕤開花與結果。
安德魯在等待的七年裏也沒有閑著,他大量查閱和狼有關的資料,並有意識地馴養狼,為即將到來的機會做準備。我們坐在廢品收購站,如果沒有一本本地翻閱,又怎麼會發現那些被壓在底部的寶貴資料。
人生沒有捷徑,隻看我們願不願意等待,願不願意堅持。如果你想成功,想收獲,就要始終堅信,隻有願意等待的人才會有好報,比如安德魯,比如種竹子、種核桃的人。
緩慢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在某種意義上,緩慢才是成功的捷徑。慢下來,一點一滴地澆灌、耕耘,往往能收獲無心插柳的美景。
剛畢業參加工作,辦公室的前輩無論給我交代什麼工作,末尾都要加一句“速速”。實習期結束,我開始獨當一麵輸憑證,出報表,核算財務,幹什麼都火急火燎,希望速戰速決,好像快才是本事,快才是王道。快字當先的前提下,我頻頻出錯,不是分錄入錯了科目,就是兩張報表的收入差了分分毫毫。帥哥局長申報表,板著臉訓我:你一天急啥呢,這都是錢,放慢速度才不容易出錯。
後來陰錯陽差做了文秘,局長安排寫一篇通訊稿,我半小時就出了手,喜不滋滋地拿去給局長看。局長連掃都沒有掃一眼,說:太快了,拿回去重寫,不要急,慢慢寫,三天後給我。我春風得意地進去,垂頭喪氣地出來,咋都想不通:一篇三四百字的通訊稿,用得著寫三天嗎?這不是小題大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