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自我情緒操控術(3 / 3)

小林任財務科長的第三年,上司給他委派了一名新主任。新主任是老會計出身,沒有多少文化,對所管轄的部屬,誰工作認真、晝夜加班、出了成績,他看在眼裏卻忘在腦後,誰遲到早退、不請假,或者沒有給他及時送材料,他卻牢牢記在心上,時不時地給點顏色瞧瞧。尤其是新主任對財務科的工作總是挑毛病、找破綻,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麵對蠻不講理的新主任,小林既沒有當麵頂撞,也沒有逢迎巴結。他經常和本科室的人員開會,定出工作程序,交給主任過目後,再切實執行,並做好係統記錄,以便主任翻閱。這樣自行安排工作,既減少了他這個財務科長與新主任的摩擦,也減輕了自己的負擔。

有幾次,小林被主任嚴厲批評,但他沒有任何的異常情緒,也沒有把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中去。相反,小林每次受到委屈,必當機立斷,檢查自己的工作、處事是否有錯誤,並且有錯必改,或是重新評價自己,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

此外,對待這樣的“大老粗”主任,小林為自己的前途著想,時時小心、處處小心、步步小心,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對主任格外尊敬,尊重主任的意見,多向主任請教,多多體諒主任的難處。

這樣一年下來,主任對財務科長褒獎有加,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惡聲惡氣了,又過於半年,小林被提升為財務部主管。

憤怒常常使人失去理智,在憤怒的情況下做出的舉動和判斷往往是錯誤的。身在職場,你應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應像小林一樣懂得控製自己,才能更利於發展。

大凡身心健康者,每個人都有喜、有怨、有悲,也有憤怒,在正常情況下,人會在遇到高興事時,眉飛色舞;遇到傷心事時,愁眉苦臉。但是在辦公室,這種情況一定要控製。職場達人碰到因這些問題時,總是以積極的態度、樂觀的情緒來化解,這就是情緒控製。

控製發怒的目的不是壓製憤怒,而是把憤怒的情緒巧妙地轉移,導引為一種努力背後的動力,以推進自己的事業向前發展。這是通常說的聰明人的做法。

很多人經常把工作以外的怒氣和不滿帶到工作中來,同事覺得你像隨時都可能爆炸的炸彈,盡量繞開你的辦公桌。客戶打電話給你,你莫名地衝著他吼叫,然後不等對方說完就把電話掛掉。一整天,你總是用雙手抱著頭,一聲不響地坐在那裏,工作懶得做,話也懶得說,辦公室的氣氛因為你而變得死氣沉沉。你自己覺得他們知道真相後會體諒你的,而事情一過,你也會熱情地投入工作。殊不知,你這種不夠成熟的表現影響了你的工作,而且這樣做也並不能使你解脫,你讓你的同事們也感到不快,他們不喜歡這樣。最重要的是,你的客戶永遠不會再與你聯係。

因此,你要牢記這一點:辦公室是一個集體場合,不同於你自己的家——即使在家也要考慮家人的情緒呢,更何況同事呢?正所謂“一人向隅,舉座不歡”,縱使你有一千個理由,也不應該把壞情緒帶到辦公室來。

在職場中,因為生氣而影響工作是不明智的。你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將怒氣轉化為有建設性的工作。嚐試多運動或培養愛好來化解不良情緒,避免怒氣衝衝,要盡量保持心情平靜。生氣的時候,慢慢由10倒數至1,並做深呼吸,說話的聲音及速度要保持平穩。將你的不滿寫在紙上,並向會同情你的人傾吐苦水,然後告訴自己,一切都過去了,我該集中精神工作了,那麼一切就都會好的!

8.“齊氏效應”——擺脫持續工作的緊張感

齊氏效應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心理效應,指由於工作壓力過大而造成的心理上的長期緊張狀態。齊氏效應源於法國心理學家齊加尼克所做過的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實驗——“困惑情境”實驗。齊加尼克先把一批受試者分成甲乙兩個組,然後讓他們同時完成20項工作。其間,他對甲組受試者進行幹預,讓他們不能繼續工作而沒能完成任務,而讓乙組順利完成所有工作。實驗結果表明,盡管每個受試者在接受任務的時候都呈現出一種緊張狀態,但順利完成任務者的緊張狀態隨之消失,而沒完成任務者的緊張狀態繼續存在,他們的思緒總是被那些沒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擾。後一種情況就被叫做“齊氏效應”。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以及知識信息量的飛速增長,我們要承擔的工作量和要學習的知識量也相應地大大增加,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心理負荷也日益加重。

都市白領的工作節奏也日趨緊張,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就連吃飯的時候,也很難讓一直持續高速運轉的大腦休息一下;新聞媒體的工作者在節目播出前、上班外的時間,依舊會考慮編排和製作等情況;置身於某一攻關項目的科研人員,哪怕休息時也會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另外,企業家、醫務人員以及作家等,大部分人也都避免不了“齊氏效應”的困擾。

大多數時候,那些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或者沒有完成的工作,猶如影子般困擾著人們。這些人主要以腦力勞動者居多,由於腦力勞動是以大腦的積極思維為主的活動,它的特點就是大腦的積極思維是持續而不間斷的活動,因此緊張也常常是持續存在的。

在工作中,緊張的工作節奏、高負荷的工作量及各種競爭的增加,讓腦力勞動者容易產生緊迫感、壓力感與焦慮感,如果處理不當或者無法適應,就會對許多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腦力勞動者一定要學會調適自己的心理,以緩解精神上的緊張狀態。

克服齊氏效應的關鍵就是找到一種方法,讓人們認為自己擁有某種程度的控製力,雖然在現階段實際上是無法加以控製的。這就表示有時需要人為製造控製,例如,走到盥洗室中衝廁所。這種行為或別的看起來沒有任何意義的類似行為,能打破持續不斷的齊氏效應的循環,讓目前應激物所產生的影響分散到別的事務中去。這種方式有助於把壓力導向可以利用的水平,在此水平上,人能得到控製感,可以將不良壓力轉化為良性壓力。

1888年,在美國第23屆總統競選當天,候選人本傑明·哈裏森十分平靜地在等候最終的結果。但是,他的票倉主要設在印第安那州,而那裏宣布競選結果時已是晚上11點了。後來,有一個朋友打電話祝賀他,卻被告知哈裏森已經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上午,那位朋友問本傑明,選舉結果快要出來了,他為什麼睡得那麼早。哈裏森解釋道:“睡不睡覺並不能改變選舉的最終結果,就算當選,我也知道自己前麵的路會非常難走。所以,不管結局如何,休息好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句話說得很好,“休息好是明智的選擇”。不管學習和工作有多麼忙碌,我們都該經常想著哈裏森的這句話。

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人應對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準備。有了這種準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會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

當在生活或工作中出現了緊張的情緒反應時,我們應該怎麼調適呢?

對於這種情況,人們習慣上常常會勸慰當事人“別緊張”、“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而當事人也通常會同樣告誡自己“別緊張”、“沒什麼了不起的”。但非常不幸的是,這種辦法幾乎是行不通的,實際上這反而會使人感到更加不安。因為這是在和自己過不去,在給你製造更大的緊張。正如有句話所說的“情緒如潮,越堵越高”。

當緊張的情緒反應已經出現時,有效的調適方法應該是下麵這樣的:

一、坦然麵對並接受自己的緊張。

我們應該想到自己的緊張是正常的,很多人在某種情境下?能比自己更緊張。不要與這種不安的情緒對抗,而是體驗它、接受它。要訓練自己像局外人一樣觀察自己的害怕心理,注意不要陷入到裏邊去,不要讓這種情緒完全控製住自己。對自己說:“如果我感到緊張,那我確實就是緊張,但是我不能因為緊張而無所作為。”此刻我們甚至可以選擇和自己的緊張心理對話,問自己為什麼這樣緊張,自己所擔心的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怎樣的,這樣就做到了正視並接受這種緊張的情緒,坦然從容地應對,有條不紊地做自己的該做的事情。

二、做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

1.找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和可以活動自如的地方,選擇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站、坐或躺下。

2.活動一下身體的一些大關節和肌肉,活動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隻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3.做一下深呼吸,先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4.將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著一朵花、一點燭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東西,細心觀察它的細微之處。

5.閉上眼睛,著意去想像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雲、高山流水等。

6.做一些與當前具體事項無關的而且自己比較喜愛的活動,比如遊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聽音樂、看電視劇等。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這就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很多緊張和壓力。精神緊張一般分為弱的、適度的和過強的三種。人們需要適度的精神緊張,因為這是人們解決問題的必要條件。但是,過度的精神緊張,卻不利於問題的解決。

從生理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如果長期、反複地處於超生理強度的緊張狀態中,就容易急躁、激動、惱怒,嚴重者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有損身體健康。要想有效地消除緊張心理,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降低對自己的要求。

一個人如果十分爭強好勝,事事都力求完美,事事都要爭先,自然就會經常感覺到時間緊迫、匆匆忙忙。而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能力和精力上的局限性,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過分在乎一時一地的得失,不過分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自然就會使心境輕鬆一些。

二、學會調整節奏,勞逸結合。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整好節奏。工作學習時要思想集中、心無雜念;休息時要暫時把工作放在一邊,痛痛快快地去玩。另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安排一些文娛、體育活動,做到有張有弛,勞逸結合。

9.當心壞情緒傳染綜合症

辦公室是一個單位或公司樹狀結構化分的最小單元,這個單元共分三個元素,即在這個單元裏工作的人、與之相關的公務和為之服務的辦公用品構成。而單元裏工作著的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元素,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要在這裏度過。既然是工作,就要處理很多事情,而附屬於其中的人際關係也是不容小覷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一個融洽和諧的環境下工作,因此,人際關係處理得好與不好,會直接影響你的辦公室情緒指數。

零星的衝突與偶爾的擦槍走火,在辦公室裏根本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通常都是音調提高一點,講不下去就立刻解散,頂多事後遇到“同陣營”的人,再大肆批評數落一番而已,大家顧及每天都得碰麵,總要小心翼翼避免把場麵搞得太尷尬。但是,有些人卻喜歡把自己的私人情緒帶進辦公室,進而影響別人的心情。別看一點點小情緒,往往會鬧得整個辦公室都雞犬不寧。

辦公室新來的秘書小麗長著一張標致的臉,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看就是有運氣的職場新鮮人,在今年畢業生多、職位少的情況下,進了一個很久沒有補充新鮮血液的公司。

小麗性格活潑,見到老同事個個尊稱“老師”,手腳也很勤快,唯一的問題就是電話多,而且性格爽朗的她接電話的嗓門很響,沒多久,同事對她的身家背景就有了詳細的了解:“阿姨,今天我不回來吃飯了,小張讓我去他的單位等他,我們一起吃晚飯。”這是她和男朋友的媽媽在通電話,同事得到的信息是她的男朋友姓張,而外地來的她住在男朋友的家裏。這下子,單位裏原先對她很有好感蠢蠢欲動的小夥子,便立刻失去了激情。

“你開會開完了,我們葉主任碰到你啦,是嗎?她誇獎我了嗎?”這是她和男朋友通電話,怪不得她可以順利進到我們單位,原來那位張先生是這家公司主管部門某個重要科室的小領導,跟這家公司的領導關係很好,女朋友畢業了沒有工作方向,便安插進了這家公司。從此以後,她熱情地要幫同事打字並整理資料的時候,同事再也不敢差遣她了。她可不是一般的新“學徒”,聽她上一個電話的口氣,國慶節就要成領導夫人了,哪一天成為領導還說不定呢!

一天天的,找小麗的電話依然熱絡地打進來,她還是沒心沒肺地現場直播她的生活情況。應該說,小麗是個不討厭的女孩,可是,她在電話裏透露的信息,讓同事們不敢與她太過接近。

那天,小麗一個早上都沒來,鄰近中年的時候,她才沉著臉走進來。管人事的老李喊住了她:“小麗,下次家裏有事要請假。”小麗正要解釋,電話鈴響了,同事們又聽見這樣的對白:“你不要打電話來了好嗎?我說了回去再說,我跟他沒有什麼!我在上班,剛剛已經挨批評了,好,你等著,我下來跟你說。”摔了電話,小麗又衝向了電梯,把老李一個人撂在那裏。

午飯後,小麗回到了辦公室,從她打電話的內容中,同事們了解了這場衝突:“這個人有毛病,我就是跟我同學出去看了一場電影,光明正大的,他就問東問西,還打電話到單位裏來,影響我上班,你說無聊吧,害我的臉都丟光了……”整整一個小時,小麗一直在直播著她的憤怒,而同事們隻好沉默,並借故離開辦公室。

不要像小麗一樣把自己的私事帶到辦公室裏,這是起碼的職業素質,不過往往有些人喜歡帶到辦公室來,特別是職場新人,欠缺這樣的經驗,可能會對自己今後的發展有著不良的影響,許多資深的從業人員也喜歡在工作場合討論自己家裏的瑣事,這實在是職場大忌。

其實情緒也跟感冒一樣,容易傳染,尤其是大家都棲身在同一屋簷下的時候。有個名詞叫做“壞情緒傳染綜合症”,這是一種輕微的心理障礙。別以為這個離自己很遠。被領導批評或是被同事議論後,很多人一整天心情不爽,請注意,這時的你很可能就被傳染了不良情緒。而有些人自己心情不好,對待同事時也沒有好臉色,這時候就充當起了傳播者的角色。

有一位經理,一大早起床,發現上班時間快到了,便急匆匆地開了車往公司急奔。一路上,為了趕時間,這位經理連闖了幾個紅燈,終於在一個路口被警察攔了下來,給他開了罰單。這樣一來,上班更是要遲到了。到了辦公室之後,這位經理猶如吃了火藥一般,看到桌上放著幾封昨天下班前便已交代秘書寄出的信件,經理更是生氣,把秘書叫了進來,劈頭就是一陣痛罵。秘書被罵得頗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拿著未寄出的信件,走到總機小姐的座位,也是一頓狠批。秘書責怪總機小姐,昨天沒有提醒她寄信。總機小姐被罵得心情惡劣之至,便找來公司內職位低的清潔工,借題發揮,沒頭沒腦地,又是一連串聲色俱厲的指責。

清潔工之下沒有人可以再罵下去,她隻得憋著一肚子悶氣。下班回家,清潔工見到讀小學的兒子趴在地上看電視,衣服、書包、零食丟得滿地都是,當下逮住機會,便把兒子“修理”了一頓。兒子看電視也看不成了,憤憤地回到自己的臥房,見到家裏那隻大懶貓正盤踞在房門口,兒子一時怨由心中起,立即狠狠地一腳,把貓兒踢得遠遠的。無故遭殃的貓兒,心中百思不解:“我這又是招誰惹誰啦?”

這都是生氣惹的禍。處於情緒低潮當中的人們,容易遷怒周圍所有的人、事、物,這是自然的。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表明,職場人士有3/10的時間會脾氣古怪,愛發牢騷、易生氣。而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長期研究發現,原來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與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鬱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起來,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的情緒,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解決不良情緒傳染問題,首先還是要學會“寬心”。當人們看到某人臉色不好看時,則可推斷此人目前正處於氣頭上,最好先退避一下,別在此刻招惹他。其次,積極思維對事態加以重新估計,不要隻看壞的一麵,並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其他方麵取得的成就。

10.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用熱情掃除心中煩惱

在心理學上,充滿熱情就代表著積極、健康、生氣勃勃,這樣做起事來往往事半功倍。實際上,人生起起落落,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一些事實,卻可以通過熱情,讓自己敞開心扉,尋找到職場中的一片綠洲。

從前,有一位將軍奉命到沙漠中去參加演習。為了陪丈夫,他的妻子就跟隨他一起來到了沙漠的陸軍基地。白天,將軍出去參加演習,就將她一人留在營地的小鐵皮房裏。白天沙漠中的溫度非常高,熱得讓人無法忍受。最讓她難以忍受的是沒人可以和自己聊天,因為周圍隻有墨西哥人與印第安人,而他們全都不會說英語,她自己也不懂墨西哥語與印第安語,每天她唯一能夠做的事就是盼望丈夫早點回來。她很難過,因此就寫信給父母,說自己想要拋開全部回家去。

沒多久,父親回信了,內容非常短,隻有簡單的兩行,但這兩行字卻永遠地留在了她心中,甚至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那兩行字是:“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了泥土,一個卻看到了星星。”

父親精煉而有力的回信,令她心頭一顫,最終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慚愧的她下定決心在沙漠裏找到星星。

此後,她開始努力與當地人交朋友,而當地人也非常熱情地與她進行交流,他們的反應令她很驚奇。慢慢地,她開始對當地人的生活感興趣了,而當地人也十分大方地將自己最喜歡而又不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東西都送給了她。她對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與各種沙漠植物進行研究,又學習了關於沙漠動物的知識。有些時候,她還與當地人一起看沙漠日落,找尋幾萬年以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海螺殼。從此,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本無法忍受的環境成了讓人興奮和流連忘返的奇景。她再也不想拋開全部回家去,她開始喜歡這個地方了。

事實上,沙漠還是那片沙漠,土著人還是那些土著人,那究竟是何原因讓她的生活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呢?答案就是她的心態,她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本來悲觀的她在沙漠中看到的隻是泥土,而當心情轉為樂觀積極之後,她又重新找回了熱情,她看到了星星。重燃的生活熱情使她進行了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因為發現新世界而讓她興奮不已,她為此寫了一本書,名為《快樂的城堡》。

環境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你的心態。倘若你熱情高漲,那就算身處沙漠也會和仙人掌交友;倘若你沒有熱情,那非常遺憾,你失去了尋找生活樂趣的眼睛。

一個充滿熱情的心態,不僅可以幫你找到生活的樂趣,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能幫人們獲得成功。從古到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可以稱做是熱情的勝利。缺少了熱情,就無法成就任何事業,因為不管多麼恐懼和艱難的挑戰,都被熱情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就讓熱情來幫你發展事業,讓它去打動你的客戶,讓它去幫你贏得老板對你的賞識吧。

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狂熱投入工作的人,每天早上一起來就會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發動起來。他們有明確的目標,總是對生活充滿了渴望而又精力充沛,能一直堅守自己的使命。這樣的熱情來源於對工作的熱愛與對自己追求的享受:無疑,這種人一定是生活中的強者。

熱情能幫你在更少的時間裏完成更多的事情,幫你做出更好的選擇,幫你顯得更加富有魅力。在熱情的推動下,你會感覺自己的日子飛一樣地流逝,你的成就也來得特別快。

熱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財富。它的潛在價值遠遠超過金錢與權勢。熱情可以摧毀偏見與敵意,摒棄懶惰,掃除障礙。熱情是行動的信仰,有了這種信仰,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熱情可以移走城堡,使一切生靈充滿魔力。它是真誠的特質,沒有它就不可能得到真理。

但需要指出的是,一個人擁有一時的工作熱情很容易,但想要擁有持久的工作熱情卻很難。因此,要想讓熱情幫助自己成功,需要我們把這種熱情一直堅持下去,而不能做任何事情都隻保持3分鍾的熱度。

你能夠獲得熱情嗎?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是你能夠保持自己的熱情嗎,特別是當生活受挫情感低落時?也許很少有人能夠具備這樣的心態,始終能讓自己鬥誌昂揚。但是,我們要明白,擁有了熱情,不管處於怎樣的環境和情況之下,你都會有所作為。

熱情會讓我們在順境時如虎添翼,在逆境時掙脫樊籠,使心靈得到潤澤,讓生命為之飽滿,讓幸福之旗最終高高飄揚於人生的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