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城拉薩,那些沸騰了節日市場的農牧民(1 / 2)

古城拉薩,那些沸騰了節日市場的農牧民

經濟與社會

作者:春拉 李鵬

初聞花香的拉薩依然能感受到冬日的寒氣,街頭巷尾那些吆喝著賣年貨的農牧民不僅讓人們走近了藏曆木馬新年,更是沸騰了千年的古城。

推著、背著、提著年貨,在寒冷大風的天氣裏執著堅守自己的小攤子,他們淳樸的笑容,正宗的年貨,實在的生意,贏得了拉薩人的心,也為自家的賬本增添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與此同時,這些淳樸的麵孔,讓人們看到,在西藏飛速發展進步的今天,藏家人對傳統文化的眷戀,依舊那樣深,那樣濃。

紮西多吉:五彩的年貨紅火的新年

站在擺滿了五彩經幡、木雕切瑪盒等各式年貨的商鋪內,來自尼木縣40歲初頭的農民紮西多吉,看上去老實、淳樸。

不時點頭傾聽著顧客的要求,不時琢磨著如何才能做好這筆生意,紮西多吉與前來訂購五彩經幡的拉薩顧客商討著定製經幡的經文內容、大小尺寸、價格以及交貨時間。

盡管有些困難,但紮西還是接下了這單買賣,為顧客定製了可以裝滿一個小貨車,價值5000元的五彩經幡。

與數千名來自各地區的農牧民一樣,紮西多吉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進城,租下這個距大昭寺不遠的店鋪起,因為誠信經營、年貨精致、價格實惠,他的生意贏得了拉薩顧客的特別青睞與信任。

“因為生意特別好,今年我覺得我們的純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紮西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紮西介紹,考慮到近年傳統年貨銷售愈發火爆的情形,今年他不僅雇傭了四個年輕農民在老家加班加點印製經幡,同時還動員了弟弟以及叔叔分別在拉薩和日喀則地區進行銷售。

“馬上就要過年了,我們也就要退掉這個商鋪回到農村幹農活了。”紮西一邊招呼著生意,一邊告訴記者,農活生意兩不誤的今天,農牧民為能充分運用傳統文化,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拉薩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感到無比驕傲。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上哪兒去買這些年貨!過年就要喜慶吉祥,新的一年才會紅紅火火。所以,過年不能沒有這些傳統的年貨,不能沒有這些賣年貨的農牧民。”剛好經過的拉薩市民紮西說。

“康阿彭巴”傳承人:傳統酥油花捏塑技藝榮耀綻放

與往年一樣,作為仁布縣康雄鄉康阿彭巴寺的尼姑,西藏首個注冊酥油花商標“康阿彭巴酥油花”的家族成員,阿尼白瑪曲珍與身為咒師的哥哥,以及身為村醫的侄兒一同來到了拉薩,在自家租住的房子內捏塑著家傳的酥油花。

“轉眼35年的時間過去了,我們希望繼續將父親的酥油花捏塑技藝傳授給更多的鄉民,帶動大家共享傳統文化發展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