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竺國順嘉二十五年長安
玉竺國十二任帝王通裕帝崩於樗元宮,舉國大喪。通裕帝下有三子,長子沐罕掖為恪賢妃所出,自幼過繼給先帝時的姚皇後撫養,南宮皇後視若親子,盡心盡力照顧。後成為皇長子回到親母恪賢妃身邊。
月餘,年及弱冠的皇長子沐罕掖繼承大統,是為玉竺國十三任帝王孝恭帝。尊先帝敬南宮皇後為淳瑞康仁皇太後,居寧泰宮;其母恪賢妃為聖母皇太後,居永安宮。改國號“昌”,年號“順嘉”,定都長安。
七月,迎南宮丞相嫡長女南宮鈺及衛氏長女衛婼昭入宮。冊封南宮鈺為懿甯皇後,執掌鳳印,統領後宮;衛婼昭為正二品妃,賜封號“宜”。帝後感情相篤,伉儷情深。後妃和睦,共同侍奉兩宮太後。
十月,原賀國王遣使者入朝,欲與玉竺結為秦晉之好。孝恭帝允,以前朝俞淑妃所出青平公主為和親人選。
十一月,俞淑妃加封俞惠太妃,青平公主改封嘉祉央平長公主。陪嫁之豐厚,僅次於沐罕掖親姊完陽公主遠嫁涼蕎國時的盛況空前。
翌年立春,長公主領百人儀仗遠嫁所處然北之地的原賀國。三月,長公主到達玉竺邊境薊河,原賀王親率百官於薊河畔相迎。
至此原賀與玉竺國之間自常靜十一年起,持續十四年之久的戰爭暫歇。兩國各派使者於玉竺國境內西京簽下協議,順嘉年間兩國永不交戰。史稱“西京之盟”。
兩國百姓歡欣鼓舞,兩國之間互通有無,商業往來密切。所處兩國邊界的楠迦城更是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彙聚了玉竺,原賀,以及南方羌鉞國的各族商人,名噪一時,吸引西域的眾多異幫人來此。
順嘉元年至順嘉三年間,天下戰局穩定,孝恭帝大力發展民生,獎勵農耕,百姓安居樂業,一副盛世和祥的光景。
順嘉四年五月,雨水過多,致使江南水患,毀壞民居。孝恭帝當即撥銀萬兩,派遣工部尚書肖職前往賑災。
順嘉年間,輕徭賦稅,加之前朝官員腐敗,國庫空虛。孝恭帝當即頒布法令,以身作則,精簡後宮,並裁減前朝官員。順嘉四年末,國庫空虛悉數補全,且尚有餘額。孝恭帝大悅,賞予有功之臣。
一時間四海升平,人人歌功頌德。孝恭帝於順嘉四年十一月改國號為“安”,取義天下就此長安之意。
惜天不遂人願,順嘉五年,南方羌鉞國曆經十年厚積薄發,率三十萬大軍大舉進攻玉竺國邊境。僅七日即拿下淂芾和良瓊兩座主城池,勢若破竹,銳不可當。
孝恭帝得知戰報後怒不可遏,朝議之時一幹年輕武將卻唯唯諾諾。幸得年逾六旬的三朝老將鎮勳將軍白岩主動請纓率白家一幹後生上陣殺敵。
白家原本為名將世家,勤王護衛,自高宗開國以來百餘年湧現出數位鎮國名將。那白岩在先朝和璽十八年間就曾與羌鉞國將士交手數次,自悟得一套興兵打仗之法。不出一年便打的羌鉞士兵節節敗退,白家再次立威朝野。
白家長子白纓之女白沫緔順嘉四年入宮侍君,初封修儀。生性淑良,恭謹賢德,克守宮禮,為六宮之典範,一年擢升兩級,封位昭容,僅次於九嬪之首的昭儀。於建勳將軍白岩凱旋之日行冊封禮。
順嘉六年,淳瑞康仁皇太後南宮茆因疾病去世,孝恭帝為其守孝七日,滿宮皆哀。
後宮之中除皇後之下設四妃,貴、淑、德、賢各一人,因沐罕掖初登帝位內憂外患,故除和皇後同一日嫁入皇家的衛婼昭升為貴妃之外,其餘三位皆虛懸以待。
而同為武將家族出身的安陌堇,順嘉二十六年一入宮便被奉為昭儀,封號“可”,其餘妃子多半為順嘉七年天下大選入宮。
位份如下:
夫人:宜貴妃(衛婼昭)、淑妃(空)、德妃(空)、賢妃(空)。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