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扇門在江湖上盛名已久,江湖中人也早習慣了以“六扇門”來稱呼衙門中人,但其實六扇門原本乃是三法司衙門的代稱。
所謂三法司衙門指的是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這種代表了法治與正義的衙門為了展現其威嚴與氣派,通常都是坐北朝南,東南西三麵開門,每麵兩扇共六扇門,久而久之,“六扇門”便成了衙門的代稱。
江湖遠朝堂,那些刀客俠士口中的“六扇門”自然不會分得那麼清楚,他們口中所指,其實是成立於幾十年前的一個新興部門——晏清寺。
晏清寺名為“寺”,卻與五寺無關,而是隸屬於督察院的一個特殊旁支。平民百姓間雞毛蒜皮的小事自然有地方官府操心,大些的朝堂要案也有二十四道監察禦史和刑部的幹預,這些統統與晏清寺無關。晏清寺乃是專門針對江湖所設,通常隻插手江湖幫派之間的爭鬥,以及捉拿那些久為官府通緝,武藝高強的重犯、要犯,還有一些地方官府無力插手的奇聞異事此等種種。總之晏清寺就相當於高級一些的衙門,辦的是高手的案子,走的是江湖的作風。
晏清寺中能人繁多,有朝廷專門培養的,也有後來吸納的江湖俠客,其中集高手、密探、捕快和殺手於一體,同時又與各大門交往密切,不管是江湖還是朝堂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情勢緊迫時往往可以先斬後奏,甚至有那身份特殊的人犯案,隻要晏清寺判定情有可原,便可在不上動天聽的情況下不了了之。
原本“晏清寺”也算是個好名字,無奈江湖中人卻不怎麼買賬,依舊六扇門,六扇門地叫著,時間久了,就連晏清寺裏的人在江湖上也以六扇門中人來稱呼自己,“晏清寺”這個名字反而不怎麼為人所知了。
晏清寺中等級森嚴,共分三堂四部,但行走在陽光下的隻有明鏡堂中人。明鏡堂中皆為捕快,以翎羽為標誌,由低到高分為灰翎、紅翎、藍翎、紫翎以及級別最高的金翎。
雖然僅有五個級別,但每一次晉級都堪比狀元之才的甄選,無論是身手、智慧、經驗和人品都缺一不可,許多人努力了一輩子都隻得在灰翎捕快的身份上徘徊,終生無法寸進,便是因為其考核製度太過嚴苛所致。而整個晏清寺中,現如今也隻有三位金翎捕快罷了。
方不同身係紫翎,在明鏡堂中地位僅次於金翎之下,要拜他為師的新晉捕快不知凡幾,卻隻收了鍾離敘一個徒弟,直惹得這些年輕人暗地裏咬牙切齒地紮他小人,詛咒他早晚被趕出師門。
鍾離敘說著說著便發現自己跑題了,趕緊將話題帶回來,“據聞這位琴黎姑娘常以白紗覆麵,見過她真麵目的人很少,但是見過的人都說她生得明眸皓齒、天姿國色、蕙質蘭心,吸引了眾多豪客為她揮金如土,可惜她都不屑一顧,唯獨對各種傳聞中的名琴古琴十分上心,卻至今都未尋到真正鍾意之琴。直到三日前……”他逐漸說到重點,語氣也帶上幾分鄭重,“三日之前有人登門連華樓,聲稱自己是京都四公子之一的琴清公子,因為聽聞連華樓的琴黎姑娘琴藝出眾,特來以琴會友。並立下賭約,倘若琴黎姑娘敗了,便要答應與他春宵一度,倘若他敗了,便承諾將手中上古名琴‘號鍾’雙手奉上。”
“這怎麼琴啊琴的都是琴呢,鍾大哥,難道他們彈琴的都姓琴嗎?”和頌聽了半天,隻覺得“琴”之一字一直縈繞耳邊,反複提起。
鍾離敘搖頭,“當然不是。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其實咱們大禹國真正懂琴的琴師都知道一個潛在的規矩。在中原,自古以來伶人的地位便十分低微,常常被貴族間當做可以交換的禮物而互相贈送。直到當年先帝即位,因為十分喜愛歌舞樂曲,伶人的地位才有所提升。甚至當年有一位琴師,彈得一手琴曲竟可引得百鳥朝鳳般向他俯首稱臣,深得先帝喜愛,以一屆伶人之身被加封為從五品琴師,欽賜‘琴’姓,常伴先帝左右。他是咱們中原曆史上第一位有品級的伶人,也是至今為止唯一的一位。他的事跡在琴師中廣為流傳,被許多琴師奉為琴中至尊,深受琴師們的尊敬和愛戴。所以‘琴’這個姓氏在琴師中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它代表了琴師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這些地位卑微的伶人最後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