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1 / 2)

任務一乳腺炎

乳腺炎是乳腺實質受到物理、化學、微生物刺激所發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其特征是乳中的白細胞増多並發生理化性狀的改變。乳腺炎主要發生於產後或假孕動物(犬或貓),常以急性、壞疽性或慢性形式出現。

1.病因可通過血源性感染,如子宮內膜炎繼發;也可因乳頭咬傷或乳腺創傷病原菌從創口逆行性感染。乳頭管口和血液傳播細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從患有乳腺炎的乳中常能分離到的菌群有大腸杆菌(尤其是埃希大腸杆菌)、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致病菌。此外,也見於乳腺內乳汁停滯所引起乳腺發炎。

2.臨床症狀根據乳房肉眼可變程度,可分為急性乳腺炎、化膿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

(1)急性乳腺炎乳房受損傷時,造成細菌感染,表現為一個或多個乳腺紅、腫、熱、痛,最後位置的乳腺更易發生。動物全身症狀可出現體溫升高、食欲缺乏、精神不振,有些患病動物無全身症狀。乳汁帶血,有些病例可見膿性物質,血液學檢查發現,患病動物白細胞升高。常因幼仔發病或死亡而使乳腺腫脹、乳汁停滯;發炎的乳腺可能會有分泌物,常見褐色、淡紅色、黃色出血性或膿性分泌物。

(2)化膿或壞疽性乳腺炎發病乳腺變黑、溫度降低,乳房表麵伴有潰瘍,出現全身膿毒敗血症。

(3)慢性或亞臨床型乳腺炎老齡非泌乳母貓經常出現慢性細菌性乳腺炎,炎性變化一般很輕,發炎乳腺増厚,有時可觸到硬結。外部檢查很難與乳腺腫瘤區分開。當出現幼仔増重慢或泌乳期出現不明原因膿性疾病的無症狀雌性動物,應懷疑存在亞臨床型乳腺炎。

3.診斷發病乳腺的乳汁檢查和細菌培養可發現細菌、白細胞和巨噬細胞;患急性細菌性乳腺炎的雌性動物的血常規檢查一般是嗜中性粒細胞増多,且可見變性的嗜中性粒細胞,白細胞數目>30000/mL:結合細菌培養、藥敏試驗和感染乳汁的PH測定可幫助選擇抗生素。

泌乳雌性動物的乳腺炎應與吮乳幼仔的疾病和死亡有關。患急性乳腺炎的母犬或母貓對幼仔無法提供充分的免疫、營養和水分,幼仔膿毒敗血症時應檢查乳汁是否有感染。幼犬和幼貓患細菌性疾病可通過吮乳加重雌性動物的乳腺炎,斷奶後的許多現象與細菌性乳腺炎相似。乳腺炎應與乳腺腫瘤相區別。

4.治療根據細菌培養結果給予針對性強的抗生素或廣譜抗生素。監測乳汁PH後再選擇應用何種抗生素,如果乳汁pH比正常血漿低(犬

7.4)時,應選擇微酸性抗生素(氨苄西林、頭孢菌素);土黴素和氯黴素的使用與乳汁pH無關,隻要乳中有合理的抗生素濃度即可。不推薦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因為其很難透過血一乳屏障;但急性乳腺炎血一乳屏障已破壞,可考慮使用。

排空感染乳汁對治療乳腺炎有積極作用,緩解急性炎症造成的疼痛,可由主人擠出乳汁,盡量擠淨。壞疽性乳腺炎是急性乳腺炎的繼發症,多由厭氧微生物引起,可實施外科引流治療或用滅菌紗布溫敷。慢性、持續性乳腺感染最後應采取乳腺切除;出現膿毒敗血症跡象時應采取輸液、適當抗生素治療、加強護理等支持療法。

任務二產後無乳

產後無乳是指母犬、貓產後乳量減少甚至全無,以及幼仔因各種原因而不能獲乳。

1.病因主要包括飼養管理不良和孕期營養不良,母體患產後疾病如子宮內膜炎,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房外傷,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不足時,可發生乳汁分泌不足。如果母體過早繁殖,乳房尚未完全發育,或母體年齡太大時,乳腺發生萎縮,均可導致產後無乳。母體哺乳期受驚,飼料突然變更,氣候突然變化,調節乳腺活動的激素分泌失調也是發病原因。

2.症狀仔犬因哺乳不足而消瘦、饑餓、鳴叫、亂啃咬,出現無營養的吸吮,互舐或搖尾,有的仔犬衰弱甚至死亡。母體乳房或是腫脹(乳腺炎時)或是乳房鬆軟、縮小。仔犬尋乳頻繁,母體拒絕哺乳。

3.防治改善飼養管理,診斷並消除原發病,配合藥物催奶,仔犬代養或人工哺乳。

(1)藥物促乳肌肉注射催產素,每日1次,連用2~3日。中草藥製劑可選用王不留行25g,通草、山甲、白術各10g,白芍、當歸、黃芪、黨參各12g,研為細末,混於食物或水煎灌服,催乳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