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2 / 2)

三、卵子在受精前的變化動物卵母細胞從卵巢排出後停留在輸卵管內,一段時期以後才達到成熟狀態,具備受精的能力。排卵後的卵母細胞及其周圍的卵丘細胞發生一係列複雜變化,這一成熟過程與精子在雄性生殖道內的獲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任務二受精過程

受精一般分為三步,第一步是精子進入卵子,此過程包括精子穿過卵丘細胞、精子與卵子周圍透明帶識別和初級結合、誘發精子頂體反應、頂體反應後的精子與透明帶發生次級識別和結合、精子穿過透明帶進入卵周隙、精子質膜與卵質膜結合和融合、精子入卵;受精第二步發生時,入卵的精子激發卵子,並誘發卵子皮質反應;第三步為雌雄原核的形成並啟動有絲分裂。

一、精卵識別與結合

卵子由卵丘細胞和透明帶所包裹,透明帶表麵有識別和結合精子的受體。在精子表麵存在與卵子結合的蛋白,精卵細胞表麵的這兩種結合蛋白相互作用,從而實現了精子與卵子的識別與結合。

二、精子與卵質膜的結合和融合精子發生頂體反應後可穿過透明帶,很快到達卵質膜表麵。精子頭部首先與卵質膜結合並附著在卵質膜上發生融合。沒有完成頂體反應的精子可與卵質膜結合,但其二者不能發生融合。

三、皮質反應

皮質反應是指在正常情況下隻要有一個精子入卵,卵子皮質顆粒內容物(內含蛋白酶、過氧化物酶、N-乙酰基葡萄糖苷酶、糖基化合物和其他成分)就從精子入卵位置釋放並迅速在卵周隙擴散,使透明帶硬化並形成皮質顆粒膜,同時精、卵融合改變卵質膜的性質,阻止多精子受精的過程。

四、卵子激活及有絲分裂啟動卵子激活主要包括細胞質內遊離鈣離子濃度的升高,皮質顆粒胞吐和阻止多精子受精,減數分裂恢複和第二極體釋放,雌性染色體轉化為雌原核,精核去致密轉化為雄原核,雌雄原核內DNA複製,雌雄原核在卵子中央部位相互靠近,核膜破裂及染色質混合。染色質混合後,第一次有絲分裂紡錘體的形成標誌著受精結束和胚胎發育的開始。

項目十八I妊娠

【學習目的】

掌握妊娘、妊娘識別的定義和機製,熟悉胎盤和胎膜的組成和功能,熟悉A娘期母體變化情況,掌握A娘診斷的方法。

【技能目標】

掌握動物妊娘期母體變化情況,並能夠熟練診斷動物妊娘。

精子進入卵子後發生一係列變化的結果就是妊娠,妊娠是從受精開始,經由受精卵階段、胚胎階段、胎兒階段直至分娩的整個生理過程。妊娠期是指胎生動物胚胎和胎兒在子宮內完成生長發育的時期,通常從最後有效配種之日算起(妊娠開始),直至分娩為止(妊娠結束)。妊娠過程會引起動物胎盤、胎膜和母體生理狀況發生一係列的改變,為胚胎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條件。目前診斷動物妊娠的方法比較多,常見有觸診法、內部檢測法、激素檢測法、B超診斷及X線診斷等方法。

任務一妊娠識別

一、妊娠識別的定義

妊娠識別是指孕體向母體係統發出其存在的信號,延長黃體壽命的生理過程,實質就是母體與胎兒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通過該過程使得黃體功能延長超過正常發情周期,黃體酮(P4)的合成和釋放不至於中斷,使妊娠得以維持。

黃體壽命延長是哺乳動物妊娠的一個典型特征,黃體酮作用於子宮,刺激和維持子宮功能,使其更適應早期胚胎發育、附植、胎盤形成及胎兒發育。各種動物妊娠識別和妊娠確立的時間都應在正常發情周期黃體未退化之前。

二、妊娠識別的機製

黃體的存在及其分泌功能是妊娠的先決條件。孕體分泌的因子或者阻止溶黃體性PGF2a的分泌,或者直接發揮促黃體化作用,使妊娠得以維持。免疫學認為,妊娠識別即是對母體的子宮環境進行調節,使胚胎能夠存活下來而不被排斥掉。妊娠的維持需要孕體和母體子宮內膜之間的雙向信號交流。胎盤產生的激素直接作用於子宮內膜,調節其細胞分化和功能。子宮腺體形態變化使子宮分泌的蛋白増加,這些蛋白通過胎盤轉運至胎兒。子宮內膜的營養易於被發育的孕體獲得,因此,對孕體的生存和生長發育必不可少。

受精後,母體必須能夠識別進入子宮的胚胎,並使黃體的壽命延長和繼續分泌黃體酮,確立妊娠過程,否則導致妊娠終止,所以黃體持續分泌黃體酮對早期妊娠的確立和維持都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