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家報銷為什麼會扭曲價格(1 / 1)

公家報銷為什麼會扭曲價格

言論

作者:張維迎

“公家報銷”往往引起預算支出增加,導致財政赤字、社會總需求膨脹,

從而帶動物價全麵上漲

“公家報銷”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個俗詞,它包含著深刻的經濟學語義。這要從“花錢”說起。

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的觀點,世界上所有的花錢都可以劃歸為四種方式之一。錢可能是你的,也可能是他的;可能為你花,也可能為他花。這樣二二就四種方式。第一種是你為你花你的錢;第二種是你為他花你的錢;第三種是你為你花他的錢;第四種是你為他花他的錢。

以此來看,個人開支可以劃歸為第一種花錢(如用自己的錢買自己用的東西)或第二種花錢(如為朋友送禮),而“公家報銷”則屬於第三種或第四種花錢。以公費醫療為例,對病人來說,公費醫療屬於第三種花錢,即“你為你花他(公眾當然包括病人本人在內)的錢”;對醫生來說,公費醫療屬於第四種花錢,即“你為他(病人)花他(公眾)的錢”。在實際生活中,第三種花錢和第四種花錢往往是混在一起的。

花錢的方式不同,其效果也就不同。一般來講,當花錢按第一種進行時,花錢的人既注意省錢又講求效用,即盡量把錢花得合算;當花錢按第二種方式時,花錢的人可能注意省錢但對效用卻關心不夠;當花錢按第三種方式進行時,花錢者往往隻講效用不講節約(隻要吃得好,管他錢多少);當花錢按第四種方式進行時,花錢者往往既不講效用也不注意節約。一位企業領導曾讓職工醫院的大夫給他做了一次本無必要的CT檢查(每次180元),這位大夫後來對別人說:如果讓他(領導)自己出錢的話,他肯定不會做這個檢查。

前段時間,哈爾濱出現了“君子蘭熱”,一盆君子蘭可以賣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價格。人們感到奇怪,難道月收入幾十元的普通居民竟有如此的需求衝動?原來,君子蘭的主要需求者是機關團體。也就是說,君子蘭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公家報銷”人為地抬上去的。這說明:“公家報銷”會導致價格扭曲。

某商品漲價肯定會趕走一部分個人消費者或使個人購買量減少,但公家報銷的購量卻往往靠追加支出而維持不變甚至還會增加。哈爾濱君子蘭價格漲到幾百元竟沒有嚇走購買者,一個重要原因是買者(機關團體)的支出預算約束太軟,也不講實用價值。

“公家報銷”不僅扭曲價格,而且引起物價總水平的上漲。這主要產生於兩個原因。第一,“公家報銷”往往引起預算支出增加,成為導致財政赤字、社會總需求膨脹,從而帶動價格全麵上漲的重要原因。第二,即使沒有財政赤字,不發生名義總需求膨脹,由於價格結構被扭曲,造成一部分商品供應相對緊張,導致排隊以及票證等準貨幣的出現(即票證充當貨幣),從而使貨幣實際上貶值,這同樣是一種通貨膨脹。

我寫這篇短文,絕非主張取消“公家報銷”,隻想告訴人們,“公家報銷”的代價是巨大的,作為花錢的一種辦法,盡量少用。對每一個公民來說,隻要自己能直接花的錢,就不要讓別人代替自己花;對政府來講,要盡量把第三、四種花錢轉變為第一、二種花錢,這樣於國於民都有利。

(本文寫於27年前,對理解今天控製公款消費後市場價格的變化仍然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