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
[本姓屬地]
瑯琊郡,今山東省諸城縣。
[本姓起源]
上古時期,曾有諸侯國,名葛。後來,一支葛國人遷往諸城定居,其後人將原國名與現居住地名結合,形成“諸葛”姓氏。
[本姓名人]
西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吳國謀士諸葛瑾,宋朝著名製筆工匠諸葛高。
[本姓名人名句]
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諸葛亮《後出師表》)
聞人
[本姓屬地]
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縣。
[本姓起源]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位很有學問的人,名叫少正卯,其觀點與同時代的孔子截然對立,因此成為極有名氣的人,被稱為“聞人”。後來,孔子當上魯國司寇,找個罪名將少正卯處死。少正卯的後人便以先祖聲望“聞人”作為姓氏。
[本姓名人]
西漢學者聞人通漢,宋朝學者聞人宏,元朝經學家聞人夢吉,明朝畫家聞人益,良吏聞人銓。
[本姓名人故事]
聞人銓,明朝餘姚人,字邦正,明世宗嘉靖年間進士。聞人銓師從於外兄王守仁,先是任寶應知縣,後升為禦史。巡視山海關,修築城堡四萬餘丈。曾因論救都禦史王應鵬而遭廷杖。
東方
[本姓屬地]
濟南郡,今山東省曆城縣。
[本姓起源]
遠古太昊氏裔孫,名羲仲,執掌東方青陽之令,其後人以先祖官職名為姓。
[本姓名人]
西漢文學家東方朔,唐朝詩人東方虯、東方顥。
[本姓名人名句]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語見《漢書·東方朔傳》)
赫連
[本姓屬地]
渤海郡,今山東省滄縣。
[本姓起源]
南匈奴單於之後於東晉建國,都城統萬,稱大夏天王,自製姓為赫連氏,其意為“王者輝赫,與天相連”。
[本姓名人]
北周大將軍赫連達,北齊鄭州刺史赫連子悅,唐朝名士赫連韜,土穀渾部首領赫連鐸。
[本姓名人故事]
赫連韜,唐朝漳浦人。赫連韜大抵生活在唐武宗會昌年間到唐僖宗鹹通年間,其身份始終是一介布衣。祭酒黃滔稱韜有不羈之才,而時運不濟。韜與莆田陳黯、王肱、蕭樞、林顥以及福州陳既、陳發、詹雄齊名,時稱“八賢”。
皇甫
[本姓屬地]
京兆郡,今陝西省長安縣。
[本姓起源]
西周時期,諸侯宋戴公之子充嶽,字皇父,其子孫以先祖字為姓(古代“父”“甫”二字同音通用)。
[本姓名人]
東漢度遼將軍皇甫規,冀州牧皇甫嵩,晉朝文學家皇甫謐,唐朝宰相皇甫鎛,文學家皇甫鬆、皇甫湜,明朝詩人皇甫汸、皇甫涍。
[本姓名人名句]
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皇甫鬆《采蓮子》)
南北何如漢二京,迢迢吳越兩鄉情。謝家樓上清秋月,分作關山幾處明。(皇甫汸《對月答子浚兄見懷諸弟之作》)
尉遲
[本姓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
[本姓起源]
前秦時期,苻堅滅鮮卑拓拔部,建代國。後來,拓拔珪複國,改國號為魏,即北魏。當時,與北魏同時興起的還有鮮卑尉遲部。尉遲部隨北魏孝文帝進入中原後,由孝文帝將其族名賜為姓。
[本姓名人]
北周蜀公尉遲迥,唐初名將尉遲恭,五都王尉遲勝,畫家尉遲跋質那、尉遲乙僧父子,元朝遼東廉訪使尉遲德成。
[本姓名人故事]
尉遲恭,唐朝善陽人,隋末歸唐,屢立戰功。尉遲恭因過於自負,為人又率直,常常直言大臣之長短,因而遭人忌恨。曾有人告他謀反,唐太宗將他找來詢問,恭答:“我跟著陛下四方征討,身經百戰,現在留下來的皮肉,都是鋒鏑之餘。天下已經平定,倒懷疑我要謀反了嗎?”說罷,恭將衣服解開,扔在地上,袒露上身,露出滿身疤痕。見此情形,唐太宗亦為之流淚,好言撫慰了他。唐太宗曾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尉遲恭,尉遲恭回答說:“我的妻子雖然粗鄙醜陋,但與我一道過了很長時間的貧賤生活。我雖然沒有學識,但也聽說過古人富貴不另娶妻的事,這件事不是我所願意的。”唐太宗隻得作罷。
公羊
[本姓屬地]
頓丘郡,今河北省清豐縣。
[本姓起源]
春秋時期,魯國有人名公孫羊孺,其孫在祖父名中取“公”“羊”二字,合為一姓氏。
[本姓名人]
戰國時期齊國學者公羊高,西漢史學家公羊高的玄孫公羊壽。
[本姓名人故事]
公羊高,戰國時期齊國人,子夏學生,著有《春秋公羊傳》。
澹台
[本姓屬地]
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縣。
[本姓起源]
春秋時期,孔子學生滅明居住在澹台,其後人以先祖居住地為姓。
[本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