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動作描寫,讓人物躍然紙上(1 / 2)

動作描寫,讓人物躍然紙上

名師教你

作者:餘中平 周俊根

【寫作指導】

老舍先生是小說大家,是塑造人物的高手,他告訴我們一個描寫的秘訣:隻有描寫動作,人物才能立起來。那麼,動作描寫在表達上有哪些作用呢?

有畫麵感,能使被刻畫的人物像放電影一樣,展現於讀者麵前。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一段描寫:“每一個井台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剛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便和驢馬們同在水槽裏灌一大氣。還有的,因為中了暑,或是發痧,走著走著,一頭栽在地上,永不起來。”見井就“奔”“灌”,生動形象展現了酷暑中車夫們的動作;有穿透力,能透過人物的一舉手一投足,窺見其心靈秘密。如“祥子不知怎麼是好了,低著頭,拉著車,極慢地往前走,沒有主意,沒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掛著一層粘汗,發著餿臭的味兒”“低著頭,拉著車,極慢地往前走”一係列動作,描寫出祥子由於饑餓的威脅,不得不去拉車,但由於天氣太熱又不敢快跑的狀態和茫然無措的心理。

那麼,該如何運用動作描寫為文章增色呢?

1.積累求多。沒有一定量的動詞積累,描寫時就會捉襟見肘。相信不少同學有這樣的經曆:頭腦裏有很細致的感覺,但自己存儲的動詞無法描繪出這種感覺,於是隻得退而求其次,尋找替代的詞語,如此效果自然打折。所以豐富的動詞積累是進行動作描寫的前提,不僅要學習書麵語裏的動詞,還要了解口語裏的動詞;不僅要掌握常用的動詞,還要接觸相對生僻的動詞。

2.選用求精。這裏的“求精”是指要貼合自己的感覺選用動詞,努力將感覺裏的場景、情態、韻味表現出來。上麵所舉的例句中描寫動作的詞語用得都非常精準。

3.刻畫求微。即用一串動詞組合描繪,讓人物更立體。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寫壽鏡吾老先生讀書,“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拗過去,拗過去”。其中“微笑”“仰”“搖”“拗”4個動詞連用,著實耐人品味。如此濃墨重彩而又細致入微的描寫,將老先生可親又帶點可笑,陶醉又不乏迂腐的形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美文鏈接】

倔強仙人掌

白小雲

女人看見路邊蹲著一個老頭兒,他身邊的筐裏滿滿一筐仙人掌,嫁接出各種形狀,高高的底座像一座座挺拔的山峰,山峰頂部是形狀不同的紅、黃、綠各色仙人球。

女人拿起仙人掌挑選了很久,價格不貴,與花鳥市場上的相比便宜許多。她選了兩個,準備一起買。

老頭兒滿臉胡茬,一直說仙人掌的種種優點,如何好看好養還淨化空氣,末了搓著滿是老繭的手說:“兩個就算你小批發。”又便宜了一塊錢。

“你這真是嫁接上去的,還是用牙簽插上去的?”這樣的價錢,女人總覺不安,忍不住指著山峰頂部紅黃綠不同顏色的仙人球問。

老頭兒臉騰地紅了,結結巴巴地說:“怎麼可能是插上去的?怎麼可能是插上去的?都是我一棵一棵栽起來的。”

“是嗎?”她冷眼旁觀,反問道。這樣的表白她見多了,倘若是貨真價實的東西,何必這麼著急,她心裏想。

眼看就要成功的交易,因為這一問停了下來,老頭兒急得語無倫次,而他越是急著解釋,她越覺得他不誠實。

忽然,老頭兒從筐裏拿起一棵茁壯的仙人掌,沒等女人反應過來,使勁一拉,把它的頂部從底峰上扯了下來,然後一手一個舉到女人眼前,有牙簽嗎?

沒有牙簽,扁扁的巴掌形的黃綠色軟刺仙人球從它的底峰上掉了下來,而它的底峰上生生裂開一道綠色肉質溝壑,那首尾兩截是渾然一體地生長著的。

證明了真假,女人付錢,老頭兒一臉自尊,挺著胸膛收錢,3塊錢一個,5塊錢兩個。老頭兒從布衫口袋裏摸出裝錢的塑料袋,該找多少還找多少,也不計較身首異處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