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城市社區體係下的城郊鄉村旅遊社區發展與治理(2)(1 / 3)

4.金滹沱村發展與社區演變

從區位條件來看,金滹沱村位於西安南郊,北接南三環,與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毗鄰,南麵與西安航天科技產業開發區接壤,西靠雁南路,村周邊的農業用地均已開發房地產項目為主,村行政轄區內目前最大的建設項目是大華曲江公園世家。近五年來,在村內進行旅遊開發共占用土地麵積300畝,城市建設征用土地1400畝。調查表明,金滹沱村的村民對旅遊開發與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影響總體上持積極的態度。2010年年初,金滹沱村3000畝地被曲江新區納入其文化產業示範區範圍,擬定“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中的歡樂世界”項目。通過拆遷改造與新的開發項目建設,金滹沱村即將被新的社區形態所取代,原社區居民以耕種和鄉村旅遊開發為主的生存和生產方式被打破,成為城市近郊的娛樂場所,供市民們遊憩,原有的城郊鄉村旅遊社區就此消失。

5.金滹沱村居民對鄉村旅遊開發與社區發展的認知

對金滹沱村居民關於鄉村旅遊開發與社區發展認知的調查表明,村民對鄉村旅遊開發具有較大熱情(因為對國家建設用地與房地產開發現行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認為在本村應該開發房地產項目的村民占到55.56%)。總體上,多數村民認為鄉村旅遊對當地社區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認為作用強或有一定作用的占到92.59%),但是在利益分配和開發組織模式方麵存在不足,還有7.41%的村民認為鄉村旅遊開發沒有帶動作用。對旅遊開發資金來源上,60%的村民認為資金應該以本村村民為主體、多種方式集資,無人希望外來資金進入的態度,表明村民對鄉村旅遊開發理念的落後,和對現有的開發模式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問題的擔憂,這值得關注。從鄉村旅遊開發對當地社區建設的作用來看,鄉村旅遊開發對社區治安、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改善以及鄰裏關係方麵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有約44%的村民認為鄉村旅遊改善了鄰裏關係。從鄉村旅遊開發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當地村民對經濟收入與家庭生活質量有了更多的關注,對社區土地利用方式的變更、社區改造行為合法性有了更多關注。值得重視的現象是,當地村民對社區管理體製的變化則沒有更多的關注,顯然村民對如何更好地轉變並融入到城市生活還缺乏更多的了解和關注。此外,從當地村民對社區周邊大量的城市建設項目的態度、與周邊小區的關係以及城市發展對本村發展的影響的態度來看,多數村民仍然沒有從原來封閉的鄉村生活模式中轉變過來,有一定數量的村民對城市化發展帶有恐懼感。這表明,通過鄉村旅遊開發加強城鄉文化的互動,建設和諧的城鄉關係,在城鄉融合、利益共享等方麵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7.3.2鄉村旅遊開發與上王村的發展

1.上王村概況

長安區灤鎮街辦上王村坐落於秦嶺山脈北麓,東臨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臨西灃一級公路和紫薇山莊別墅,北靠環山旅遊觀光路,距西安城區僅20千米,如圖7-2所示。上王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163戶,總人口596人,耕地麵積為320畝,全村總麵積1060畝,人均耕地為半畝。是西安市最早發展農家樂旅遊的村莊之一。上王村農家樂的發展,有力帶動了上王村的多種經營。至2010年,有5個養殖專業戶,4家土雞、野菜供應專業戶,2個豆腐作坊和4個果園專業戶。農民的人均收入由最初的不足800元一躍達到現在的15000元。

2.上王村鄉村旅遊的發展

1999年上王村有8戶開始自發經營農家樂,當時全年人均收入隻有800元。2003年上王村掛上了全市第一塊“農家樂”銅牌,當年人均收入2000元。經過六年多的發展,2008年全村農家樂共接待遊客80萬人次,旅遊收入15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2萬元,其中年最高收入者達到40萬元之多,最低的也有2萬元。農家樂經營戶規模越來越大,2009年全村農家樂經營戶達到128戶,已經占到全村總戶數的80%,全年全村可接待遊客90萬人,旅遊收入1800萬元,戶均收入達到8萬元,人均達到1.5萬元。農家樂旅遊項目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近2000人,農家樂經營戶自產的蔬菜、臘肉、雞蛋、山野菜等遠不能滿足需要,從而給當地其他農戶發展規模經營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帶動了鄰近村莊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農家樂”的開辦使原來閑置的空房院得以充分利用,盤活了農村資源,實現了效益最大化,旅遊經濟的富民帶動作用也日益彰顯。

3.上王村社區發展

近年來,上王村為發展農家樂累計投資達2600多萬元,硬化村內道路1.84公裏,栽植行道樹480棵,綠化總麵積約5000m2;建停車場4000m2,建多功能場地2600m2,並安裝了44盞高標準強光路燈;鋪設近700m主管道和2000m支管道,以及石砌功能型景觀水渠約1000米;投資18萬元鋪設自來水管道,使家家戶戶用上幹淨的自來水,改水改廁率達到100%;整修房屋63戶378間,投資952萬元對全村農家樂經營戶房屋進行了古建式立麵改造,改造房屋立麵及庭院40000m2;為確保村容村貌整潔,村裏配備了4名專職環衛員按時定點清掃道路,每天有專用垃圾車將垃圾運出並規範化填埋;牲畜全部圈養,保證道路上無牲畜亂跑、糞便亂堆、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對村裏房前屋後和道路兩側進行統一綠化,栽植柿子樹、冬青、女貞、垂柳兩萬多株,綠化總麵積約5000m2。為提高景觀品質和旅遊吸引力,斥資28萬修建標誌性村口門樓;新修建文化體育廣場600m2和停車場3500m2,以往因遊客停車困難出現路麵車輛堵塞的現象得到改善。

4.上王村社區發展與社區演變

從上王村的區位條件上來看,南靠秦嶺山脈北麓,東臨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臨西灃一級公路和紫薇山莊別墅,北接環山旅遊觀光路,地理區位條件十分優越。該村的鄉村旅遊社區發展納入到西安市秦嶺北麓環山帶內,目前景區建設投資總額約2600萬元,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約2000萬元,其中村集體投資950萬元,村民集體投資100萬元,外來開發商投資950萬元。村內沒有因失地而失業的村民。近五年來,從旅遊管理與開發獲得的經濟收益從300萬元飆升至1800萬元,遊客人數也由10萬人增長到了90萬人。該村的旅遊景區與居住社區在空間上基本重疊,社區建築景觀已經從原來傳統的鄉村景觀向現代小鎮轉變。

5.上王村居民對鄉村旅遊開發與社區發展的認知

關於上王村居民對鄉村旅遊開發與社區發展的認知的調查表明,村民對鄉村旅遊等非農產業的開發具有較大熱情。總體上,多數村民認為鄉村旅遊對當地社區經濟發展具有帶動作用(有1/3村民認為鄉村旅遊的帶動作用很強,這也表明本村有更多的村民參與到鄉村旅遊開發中並獲得利益),但是在利益分配和開發組織模式方麵存在不足,還有17.78%的村民認為鄉村旅遊開發沒有帶動作用。對旅遊開發資金來源上,有3/4的村民認為資金應該以本村村民為主體、多種方式集資,無人希望外來資金進入的態度,也表明上王村村民對鄉村旅遊開發理念的落後,和對現有的開發模式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問題的擔憂,同樣值得關注。從鄉村旅遊開發對當地社區建設的作用來看,鄉村旅遊開發對社區治安、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衛生改善以及鄰裏關係方麵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有約35%的村民認為鄉村旅遊改善了鄰裏關係;但是有近40%的村民認為鄉村旅遊開發對社區治安、環境衛生改善及鄰裏關係帶來負麵影響,這與上王村鄉村旅遊開發時間較長,並具有一定規模有關。從鄉村旅遊開發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當地村民對經濟收入、家庭生活質量、子女教育等有了更多的關注,對社區土地利用方式的變更、社區改造行為合法性有了更多關注。同樣值得重視的是,當地村民對社區管理體製的變化則沒有更多的關注,這也表明上王村村民對如何更好地轉變並融入到城市生活還缺乏更多的了解和關注。此外,從當地村民對社區周邊大量的城市建設項目的態度、與周邊小區的關係以及城市發展對本村發展的影響的態度來看,有40%多的村民仍然保留原來相對封閉的鄉村生活方式,有17%-35%的村民對城市化發展心存恐懼和疑慮;當然我們可以看到,有40%的村民對城市發展帶動本村經濟帶有強烈願望,有70%的村民希望加強城鄉文化的互動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