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別人都站著,你別坐著(1 / 1)

能方能圓,適應人情世故

個性是個人之本。人有個性始有魅力。個性表現得越充分,個人魅力越大。個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因素(生就的眉毛長就的相),也有後天的因素(學習、教育、訓練)。但是,不恰當地張揚個性,對人並非有益,尤其是在社會眾生中,其危害更深不可測。

社會是個什麼地方?社會是一片是非之地,是虎狼出沒的地方。人際關係微妙、複雜,社會災險;不可窮估。從根本上說,社會早消弭個性的。個性?即是與社會和他人為敵。試想,你行你素,你率性瀟灑,人家怎麼會痛快呢?對你的親人、朋友或那些較寬容的人來說,也許他們還能接受你的這種個性和行為,但是對社會大眾來說,你無疑犯眾了。

在人群中富有個性,這樣不好。你把你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中,赤裸裸地毫無遮掩,這無異把肉放在砧板上,讓人家想怎麼剁,就怎麼剁,這不奇蠢無比了?是的,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你把你暴露在你毫不知曉的各色人等麵前,你不知道他們是些什麼人,你不知道他們在怎麼想,你也不知道他們將怎樣做,你毫無遮掩,將自己置身在他人的十麵埋伏之中。如果你知道他們是些拿槍使刀的人,耍弄權謀的人,心懷叵測的人,小人,蠢人,宰狗殺豬的人,街上耍賴的人,心很黑的人,你的感覺又將如何呢?難道不會汗毛倒豎,內心發虛嗎?很多人不知道這種凶險和厲害,青年人尤甚。他們愛我行我素,我講我話,率性而為,極力標榜自己的個性,欲與他人不同,而且似乎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那些很個人化的東西。這樣,他們便把自己張揚成了諸如嬉皮士、卡通一代這樣的人物,個人很過癮,有時還能成為文化和藝術,不亦美哉!不過,並非全都如此得意,因個性十足而吃虧上當,遭人宰殺的比比皆是。三國時的才子禰衡就是一例。

禰衡年少才高,日空一切。二十來歲時便躋身在名士權貴之中。而且禰衡很瞧不起那些人,把他們視為酒囊飯袋,行屍走肉。禰衡眼裏,舉世無才。漢獻帝初年間,孔融上書薦舉禰衡,大將軍曹操欲召見他。禰衡不知道天高地厚,出言不遜。曹操心中不快,最後給他封了個擊鼓小吏,以羞辱他。禰衡也因此更忌恨曹操。一次曹操大會賓客時,命禰衡穿鼓吏衣帽擊鼓助樂,禰衡競當眾裸身擊鼓,以羞辱曹操,掃他們的興。曹操對之深以為恨,但曹操聰明,不願殺禰衡而髒了自己的手。他把禰衡送給荊州牧劉表。不久,禰衡又因倨傲無禮而得罪了劉表。劉表也聰明,不殺禰衡,把他打發到江夏太守黃祖那裏去。禰衡在黃祖那裏,仍是率性如前。一次,禰衡竟當眾頂撞黃祖,罵他“死老頭,你少羅嗦!”黃祖氣極,一怒之下把他殺了。禰衡死時隻有二十六歲。禰衡的殺身之災,全因他的才氣和性情所為。人有才情,本是天賜良物,正好周濟人生。禰衡卻相反,恃才傲物,因情害事,不知天下大於人才,權柄重於才情。最終冒犯權貴,以身涉險,終被人殺。這是極使個性、才情而不得善終的一個典型事例。從禰衡隻知個人使性,不知社會他人來看,禰衡的所謂才智是十分有限的。才智,除自身的審美和創造外,也包括對他人和環境的審視、知曉和防範,以致利用。而不是糊裏糊塗地,以一己之小搏世界之大,最終橫遭不測。

從根本上說,社會是消弭個性的。跟他人在一起,要收斂個性,不要隻圖自己想幹想說,好幹好說,要多從他人角度,想想他人又會怎樣想,他人又會怎樣說,他人將欲怎樣做,這樣才不致四麵樹敵,讓自己陷於他人的圍攻之中。記住,別人都站著的時候,你不要一個人坐著!不過,這樣成熟而富有城府地處世為人,也會失了很多性情上的樂事和人生的瀟灑,這就隻好退而求其次了。但是從人性的個人願望和高度個人化的社會文明來說,我們還是祝願未來的人們,更鼓勵人的個性。未來的社會,更能夠寬容人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