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挾諸侯令天下,接通上遊廠商
經過下遊的整合後,怡亞通不單單能夠形成規模效應,大大降低廠家在物流上的成本,而且借助380計劃龐大的下遊網絡,經銷商可以低成本鋪貨到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地區,打開新的利潤增長點。此外,廠家通過380平台的強大供應鏈管理係統和支持服務體係,能夠有效降低庫存壓力,減少訂單處理時間和運輸成本。
在下遊端優勢之下,甚至有大型品牌商要求和怡亞通合作,而一些廠商自有的經銷商也逐步與怡亞通整合,使得怡亞通上遊、下遊資源越來越豐富。自此,怡亞通已經成為接通上下遊產業的平台。
第三步沉澱數據支持,打通流通壁壘
打通產業鏈的背後,是業務數據的不斷沉澱和積累。隨著上下遊采用怡亞通的服務體係,運營的數據得以在怡亞通的後台沉澱,支持供應鏈的運營,從上遊商家到下遊終端的整體得以協同運作,提高整個生態圈的核心競爭力。
在供應鏈上,傳統渠道商和怡亞通合作能夠得到全麵的管理升級。供應商可以在采購環節使用怡亞通的執行服務、庫存管理服務;在銷售環節上,怡亞通可以協助廠商快速建立全國經銷商的分銷網絡。這樣,加入這個體係的廠商便可以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統一,大大增加上遊廠商供應鏈的柔性。
在終端方麵,數據積累除了可以讓庫存及時、按量補充外,也支撐著終端的精準營銷。在廣告業務方麵怡亞通采取類似眾籌的方式,向百萬零售商戶募集資金建立“終端傳媒設備”。通過向銷售終端收集一線數據,怡亞通向終端聯盟成員精準投放廣告資源,覆蓋美妝、母嬰等產品。
盡管供應鏈業務經常發生資金墊支的情況,而且在擴張的過程中管理規模不斷增加,不過在怡亞通有效的後台數據支撐下,資金管理的效率提升是相當顯著的。綜合其現金管理、存貨周轉、總資產周轉等指標來看,均可見怡亞通財務管理能力越來越強。
第四步產業信譽背書,產融相生互動
怡亞通的生態圈綁定了流通產業鏈,平台因而能夠帶著產業級的信譽背書,撬動更大的資本杠杆;而更大的資本杠杆又讓怡亞通圈定更多產業資源。產業經營和資本市場,在此生態圈中相生互動。怡亞通持續通過適度的定增、債券、股權質押等方式融資。在投資者關係上,怡亞通將投資者管理的職責明確到部門、人員上,可謂相當重視投資者來訪谘詢的接待工作。
平台也對生態圈下的企業提供資本價值輸出。2015年,怡亞通母公司及子公司對外的擔保額達3.5億元,占怡亞通淨資產比例的78.5%。而僅在2016年6月一個月內,怡亞通為子公司提供擔保的公告就超過20次。怡亞通更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微眾銀行合作O2O金融業務,借助平台的數據資源評估借款人的風險水平,向生態體係內的終端門店提供擔保,切身解決小微企業借款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遍及上遊、下遊乃至終端的資金需求,使得怡亞通的生態體係很容易衍生出金融服務。2016年3月,怡亞通正式成立“宇商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該平台麵向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物流金融等服務;麵向終端商戶,提供白條產品、周轉貸款、跨界合作和支付服務;麵向C端客戶,提供理財和消費金融等服務。
第五步構建生態,產業無限延展
經過前四步的布局後,怡亞通無疑已經躍升為“產業級”的企業,能在流通行業及其相關行業中縱橫捭闔。
對同行,2015年怡亞通發布“中國合夥人計劃”,以“合資+資源導入”方式,成功地在一年內整合全國超過200家供應鏈管理公司。怡亞通不僅僅能夠提供金融、物流、精細化管理等一係列供應鏈管理最需要的服務,更是因為該平台可注入國內外一線的產品服務,使得合作方得以借助怡亞通平台拓寬業務渠道。
而基於整個流通鏈條的數據,怡亞通正傾力構建O2O供應鏈商業生態圈,以消費者為核心,將互聯網技術與供應鏈服務相結合,包括B2B/O2O采購/分銷平台、B2B2C/O2O零售平台、O2O金融服務平台、O2O終端營銷平台、O2O增值服務平台等,全麵覆蓋該生態圈內能夠接通的500萬家終端門店,緊密聚合品牌企業、物流商、金融機構、增值服務商等多個產業的合作方。
通過這樣的五部曲,今天的怡亞通已經不能夠定位為一家純粹的物流公司了。而隨著這個生態圈沉澱的人、財、數據等資源越來越豐富,我們可以預期,一個萬億級的“生態花園”並非“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