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永不眠
卷首語
作者:本刊編輯部
十年前,漫步在北京中關村海澱圖書城步行街,“風入鬆”書店門口有條廣告語“人,詩意地棲居”,很是讓人慵懶閑散地浮想聯翩;但你絕對想不到,十年之後,還是這一條短短200米的街道,昔日鱗次櫛比的書店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互聯網創業團隊入駐,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刺激得血脈賁張的年輕人猶如沙丁魚一般紮堆在這條“創業大街”上,關於投資、創業、上市、財富的話題伴隨著咖啡館的濃鬱氣息此起彼伏晝夜流傳
《中國青年》雜誌專門為此做了一期專題《創業街上的創業家》(見第8期),為這種朝氣蓬勃的青春創業氣象熱烈鼓與呼。
眾所周知,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關於“新常態”,坊間、業界、學界不乏各自的精彩深刻解讀。去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明確提出了“互聯網+”計劃。可以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激發、帶動的內生性活力,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期間的重要新引擎,大大助益於“減速換擋”的順利完成。
“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升級,靠什麼來完成?創新精神顯然不可或缺。而基於互聯網思維與“互聯網+”計劃驅動,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實現智能化對接,更是工業4.0的重要路徑。事實上,不管你願不願意、接不接受,都應該看到:互聯網時代開啟以來,科技創新不斷推動人類文明飛速前行,“蘋果”所開創的移動互聯網,更是改變了許多行業的既有生態,甚至影響、改變著世界和我們的生活。所以,對於互聯網,盡管不是新話題,但值得我們花大力持續關注,功課常做常新。本期編輯部策劃並推出專題《誰在推動“互聯網星球”?》,目的就是除了藉此向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做出重要貢獻的互聯網牛人們致敬外,還試圖與本刊讀者分享互聯網對於生活、世界的種種改變——未來,不但所有的企業都將互聯網化,人也將進入互聯網生存的時代。尤其要指出的是,這一切僅僅是開始,遠未結束!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在我們這個彼此交織而又分散流動的世界,唯有互聯網有能力將眾多的信息孤島連接起來。連接的終端多了,於是智慧就產生了,大數據就產生了,雲計算就產生了,自媒體就產生了,全新的商業機遇、商業價值和商業模式也隨即應運而生了。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尤其需要真正以“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為突破口,真正誕生一批“平台型企業”和“生態型企業”。本期封麵人物《使命源於對大飛機的熱愛》,報道的是中國商飛公司的“夢幻工作室”青年團隊。我們特別感興趣的是,一群以80後為主體的年輕人,如何在“體製內”進行創新和創業,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嚐試和探索。這種基於公司成功經驗、激發內部員工創新熱情,進而實現“和諧裂變”的“體製內”創業,某種意義上,恰好見證了中國商飛公司的“平台型”發展戰略,見證了公司企業文化中的自信因子與創新精神。這樣的企業,這樣團隊,這樣的創新,現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早幾年,有一部電影名叫《華爾街:金錢永不眠》。華爾街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導者,美國因此而崛起;今天,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徐徐啟幕,在“中國世紀”的宏大感召下,無論我們的國企還是民營企業,更是須臾不離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對於今天的中國以及中國青年,比黃金還重要。
中國夢,創新永不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