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牽掛,愛才會紮根(1 / 1)

小時候,喜歡玩捉迷藏的遊戲,藏到一個很隱蔽的地方,自以為得意。小夥伴們找不到我,就放棄了,結束了遊戲,而我渾然不知。天黑了,我怕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正害怕著,遠遠就聽見母親在大聲喚著我的小名兒,我大聲地應著。如同鳥兒歸巢般向母親的方向飛奔而去。

被母親牽掛著,我不擔心自己會走丟。

母親一輩子樸實,沒做過什麼出彩的事兒。她太過寵溺我們,所以對我們的學習也抓得不緊,始終是一副聽之任之的態度,使我們這幾個兒女長大了也都沒有做出一點出彩的事情來。要說母親最值得我們稱道的一件事,就是一天三頓飯很是應時,從不糊弄。為我們的健康構築了一道屏障。

母親總是天還沒亮就起床為我們做飯,這習慣堅持了一輩子。記憶裏隻有一次例外,是因為母親生病發了燒,父親沒讓母親起來做早餐,讓她好好休息,結果我沒吃飯就去上學了。剛上課沒多久我的肚子就咕咕叫了,沒辦法,也隻好忍著。讓我沒想到的是,第一節課剛下課,我就看見臉色慘白的母親給我送來了飯盒。

有母親的牽掛在,即便餓著,心亦充盈。

成家之後,住進了城裏。母親在鄉下,幾乎每天都要打電話來,問一些瑣事,牽掛的心就像不滅的燈籠,始終亮著。

母親說,城裏人吃的肉都是打了激素的,城裏人吃的菜都不是綠色的。這樣下去,遲早會吃壞了身子。母親不放心,就會時不時地給我們送來一些自己種的菜來。

那些都是沒上過化肥的小園菜,母親讓我們放心吃。

我說大老遠的你拿那些東西幹嗎,不嫌累啊。母親笑著說,不一樣的。

能有什麼不一樣呢?這麼多的城裏人,天天吃著城裏的菜,不也都活得好好的嗎?

母親隻是笑,不和我爭辯。我把頭天買的個頭碩大,光鮮可人的蔬菜和母親拿的菜放到了一起,城裏的菜是趾高氣揚的,而母親拿的菜就像鄉下來的孩子,低頭縮腦,大氣不敢出的樣子。可是第二天早上就完全變了一番境遇。城裏的菜一個個地開始萎靡不振,昨天還粗壯無比的豆芽,變得如同牛毛一樣細,就像被打回了原形的小妖。原來那點兒肌肉都是用氣兒充起來的。而鄉下的菜卻和昨天一樣精神抖擻。

還真是不一樣啊!

母親說,人和這菜有時候也是一個理兒。有些人的精氣神兒是裝出來的,有些人的精氣神兒是骨子裏的。還是多吃點兒鄉下的蔬菜好。

母親的牽掛,就是我生命裏的鈣和鹽,維他命,讓我時刻充滿了精氣神兒。

母親到了晚年,我們的角色一下子來了個互換,常常走丟的變成了母親,而尋找的變成了我們這些兒女。

有一次,去公園散步的母親遲遲沒有回家,天已經黑了還是不見蹤影。母親有些老年癡呆的症狀,偶爾就會犯病,大腦瞬間短路,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大家都很著急,分頭去找。可是找了很久都沒找到。臨近半夜的時候,派出所打來電話,讓我們去接母親。

犯了老年癡呆症的母親卻記住了我的電話號碼,讓我很是驚訝。

母親過後說,犯病的時候什麼都忘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當民警問她我的電話號碼時,竟然一下子就說出來了。我知道,那是因為母親給我打的電話次數實在是太多了,那幾個數字已經牢牢地印在她的腦海裏,即便是癡呆,也無法把它們磨掉。那一串簡單的數字,卻是母親深深的牽掛。

小時候,母親常常對我說,一個人,有了牽掛,就有了根,就不會走丟了。當時有些不大明白,現在終於體會到了。牽掛是母親心裏最亮的一盞燈籠。心有牽掛,就永遠不會走丟。

心有牽掛,愛才會紮根。

點石成金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對兒女的愛是無微不至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恩是我們永遠的心債。此文雖短,但意味深長,通篇彌漫著濃濃的親情。牽掛,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深深惦記。牽掛是一種生命形態,牽掛是一種幸福,牽掛是所有人都要尋找都會珍愛的精神磁場,鑒別感情深淺的最好方法就是牽掛的長短。父母是月台,兒子是那列長長的列車,春去秋來,牽牽念念。“心有牽掛,愛才會紮根”說得多好啊,單看標題就已經讓人想一睹為快了,再細細品讀,果真意韻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