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鄰居,養了很多盆花。每天早上,他都會一邊澆花一邊哼著韻味十足的京劇,樂此不疲。有一天我問,“你總是美滋滋的,天天有喜事嗎?”他笑著說:“你看看,這花兒又美又歡喜,讓我每天都生活在春天裏,能不樂嗎?”
心底微微感動了一下。
記得在俄羅斯留學的時候,有一次過情人節,我從一個老婦人那裏買了一束玫瑰送給我的情人葉。但因為我們之間的裂痕無法彌補,葉當著我的麵扔掉了那束花。沒想到老婦人竟然從後麵攆上來,把錢退給了我,馬上從地上撿起那束被遺棄的花。
她輕輕摩挲著玫瑰花瓣,撣掉花上每一粒灰塵,無比憐惜地說,“我給每一束花都許過願的,都有真心的祝福啊!你們怎麼就扔了呢?你們不配做那束花的主人。”
我和葉麵麵相覷。我們不僅傷害了一束花,而且傷害了一個護花使者。
還有一幕場景,我曾在不同場合一再提及,以至於朋友們都認定其中的少年就是我本人。
那天陽光燦爛,人潮湧動,車流不息。大街的中央,躺著一捧鮮紅的玫瑰。一個少年焦急地要去將它拾撿起來,但是車來車往,他無法前行。終於等到機會,他搶步過去,玫瑰已被軋碎。
少年一點一點拾撿著滿地的花骸,慢慢捧起那些受傷的花瓣,久久地握在手心,竟然當街而哭。
直到現在,我仍然時常為這個場景怦然心跳。
由此,我完全理解了黛玉葬花時的淒切,也理解了“護花使者”這個名詞的美好。
英國文學家王爾德有一天走進一家花店,要求把櫥窗裏的花取出一部分。店裏的人照著他的要求去做,並問他要買多少?王爾德說,我不想買花,隻是我看它們太擁擠了,怕它們被擠壞,想讓它們輕鬆一下。
一日黃昏,我看見鄰家二嫂扛著鋤頭,手裏拎著一袋菜籽,向園子裏的那幾棵月季花逼近。我想月季花定是要大難臨頭了。情急之下,我大聲喊道:鏟掉月季花要破財的,你知道嗎?養花會帶來好家運的。看著我認真嚴肅的樣子,二嫂竟信以為真了,那幾棵月季花就此逃過了一劫。
當我在窗口望著那些花時,總能感覺到它們對我點頭含笑。
那一刻,花是我的紅顏,我是花的知己。
點石成金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對於美的珍重與憐惜,很多人卻未曾感受過,愛美之“愛”不過是占有的欲望和炫耀的滿足。我們很多時候是把這錯當作愛的,而對於真正的愛--珍重、憐惜、心疼--卻當作濫情和矯飾,當作婦人之仁。也許是生活壓力,也許是競爭激烈,也許是學業繁重,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懂得愛,才需要傾聽一朵花開的聲音--不要怕這樣會變得軟弱--最軟弱的才會最堅強,隻要你懂得愛,因為愛裏沒有懼怕。懂得花的悲歡,體恤花的疼痛,他們是花的知己,也讓自己的心靈,搖曳如花。他們不會錯過鑽入衣袖的一隻蝴蝶,也不會浪費人生每一幅美景。做一朵花的知己,就是住進心靈的春天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