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親的坦誠和老實得以讓我們繼續端著手中的飯碗。工地上每天都在減人,每天又有新的勞力來,而我們爺仨,卻始終站住了腳跟。我和哥哥不僅掙夠了自己的學費,還有了些結餘,父親叫我們用剩下的錢為自己添些文具什麼的,我和哥哥高興壞了,去書店買了幾本夢寐以求的課外書籍。那些受過的苦累,早已忘得一幹二淨,對父親的怨氣不但消散一空,而且還變成了感激。到現在,我還珍藏著那兩本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書:《高爾基短篇小說選》和《魯迅選集》。那是我汲取到的第一滴文學的雨露,它使我受益匪淺。
後來,老劉有一個更大的項目急著去承包,他想找個幫手幫他打點這裏的活。說來奇怪,他竟然想到了父親。父親低著頭不停地搓著手憨憨地問:“俺行嗎?”老劉學著父親當初為我們下保證的腔調拍拍父親的胸膛說:“沒問題”。父親笑了:“那俺就試試。”
父親的坦誠和一絲不苟的認真勁這下子可派上了用場,他把老劉交給他的活打理得有聲有色。
我們慶幸自己掙夠了自己的學費,沒有輟學。哥哥後來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學,成為我們村的驕傲。而我因為接觸了那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兩本書,開始喜歡上了寫作,作文總是被老師拿來當作範文給同學們讀,再後來,我就開始發表文章了,文字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血液。
而父親呢,因為老劉要去南方發展,他把本地的活都交給了父親來做,父親漸漸把工程做大,在我們這一帶竟然已經小有影響了。他和老劉也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常常在夜裏沒完沒了地煲“電話粥”。
而這所有的一切,均源於父親那多挖半米的勞動。
點石成金
時下裏太多精明的人,做事如果看不到利益就不去做,不認真做,不願意全心全意地去做。而那些每天多挖半米的人,看起來很傻,結果卻是鍛煉了自己,而最後從芸芸眾生中間脫穎而出,不同的人聽這個故事可能會有不同的感觸,這篇文章被很多地方當作管理教材,使“多挖半米的人”成了一種典型。其實做人真的應該把眼光放遠些,不要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和好處,不要太計較個人得失,應該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對自己和別人都會有幫助的,哪怕是對自己沒有好處,對自己朋友有幫助的事情也要盡心去做,隻有這樣,當你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別人才會同樣去對待你。
做人應該不怕吃虧,吃虧是福,能讓我們在處世當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