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窮人的土坯房子,低矮、破舊,正值冬天,漫天大雪,讓人擔心它時刻會被雪壓垮,被風吹倒。
屋子裏,母親和三個孩子緊緊擁在一起,父親脫掉他寬大的棉襖,給他們披上。他自己在爐子旁邊守著,一根一根地往爐膛裏添加著柴火,讓爐子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燃燒姿態,以抵擋窗外呼嘯的北風。
父親就那樣守著爐子,他不能讓它熄滅,天氣太冷了,那是唯一的溫暖。父親就提了建議說:“咱們編歌唱吧。”孩子們一致響應,圍著爐子興奮地手舞足蹈起來,忘卻了寒冷。
他們每編出一首歌詞,父親就用本子記下來。那個寒冷的冬天,總能聽到那破舊的屋子裏傳出來的歌聲。
從此以後,編歌詞成了他們的一種嗜好,樂此不疲。經過整理,已經有厚厚的一大本了。父親突發奇想:我們把它編成集子出版怎麼樣?沒想到一家人全同意了,母親說,出書要很多錢呢,我們隻能從牙縫裏摳出錢來。
他們吃了一年的鹹菜,省吃儉用,攢下了出書的錢。
父親去城裏找出版社聯係,在一個有錢的親戚家三室一廳的房子裏住了一宿。親戚嘲弄他說,你們都窮那樣了,怎麼還那麼不實際呢?那錢留著做點買賣不好嗎?他沒有辯駁,沉默著。回來後,家人問他,那一宿住得是不是很舒服。那個父親說,“城裏人富有是富有,但一家人住在三間分開的房子裏。我們一家老小能相依為命地擠在一個屋簷下,每個晚上都能住在一起,我覺得我們更幸福。”
他們的集子終於出版了,捧著散發著墨香的書,他們激動得一夜沒有合眼。
他們一起編了一首歌曲《種太陽》:“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就是以後去播種太陽/僅種一顆,就夠了/會結出許多太陽/一顆送給南極/一顆送給北冰洋/一顆掛在冬天/一顆掛在晚上/到那個時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溫暖、明亮。”
後來,著名作曲家徐沛東親自為這首《種太陽》譜了曲,經過著名節目主持人鞠萍之口,傳誦全國。
麵對強盛的拜金風潮,他們沒有丟棄自己的詩意;麵對強盛的拜金風潮,他們沒有丟棄自己的夢想,他們沒有被生存的困境所困擾,沒有被物欲所迷惑,而是用心去種一顆生命的“太陽”,讓更多的陽光,穿透物欲的迷霧,照亮心靈。
這是我的朋友為我講的他的親身經曆,他說:“我是那三個孩子中的一個,我為自己感到驕傲和自豪。寄居在窮人的屋簷下,領略窮苦難熬的時光,不知道歲月裏還潛藏著多少苦難,但有愛支撐著,我堅信這破舊的房子永遠不會倒掉。”
“雖然我們在那個破舊的屋子裏經曆了那麼多的苦難,但我知道,有一種東西可以使窮人的屋簷,高過天堂。那就是生生不息的愛,和燃燒不止的夢想。”
點石成金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人嘲笑他們,說他們那麼不切實際,連飯都吃不飽,還有心情寫歌詞?剛開始我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當我了解了他們的心態時,為他們而感動。窮人也有自己的夢想,每一個夢想都值得尊重。
它讓我相信:隻要有愛,窮人的屋簷,一樣可以高過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