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年來整理和研究中國神話,在腦子裏逐漸形成一種概念,就是認為中國神話的範圍,不是先前所理解的那麼狹隘,需要從狹隘的圈子裏跳出來,擴大視野,才能見到中國神話的真正豐美。這種認識起初還是模模糊糊的,到1972年初嚐試編寫《中國神話詞典》(後更名為《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已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時候,由於搜集到的材料日益豐富,所寫的詞條逐漸增多,先前模糊的認識慢慢變得清晰起來了,因而有了《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那篇文章在《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和《民間文學論壇》(1983年)上的發表,文中初步闡述了我的廣義神話思想。但那原本是我為神話詞典寫的一篇序,處處就詞典立論,沒有說得十分明白、透徹。文章發表後,引起學術界熱烈的討論。有表示讚成的,有表示反對的,也有雖表示讚成而又持有某些疑點的。針對這些情況,我又相繼寫成《再論廣義神話》和《前萬物有靈論時期的神話》兩篇文章,分別發表在1984年和1985年的《民間文學論壇》上,兩篇文章仍都是闡述廣義神話思想的。
廣義神話的中心思想,就是認為不僅最初產生神話的原始社會有神話,就是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的各個曆史時期也有神話。舊有的神話在發展,在演變;新的神話也隨著曆史的進展在不斷地產生。直到今天,舊的神話沒有消失,新的神話還在產生。
有了這種基本的認識,就覺得眼光較以往明亮了,心思也較以往開闊了,許多東西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納入中國神話的園苑來進行考察了。中國神話並不是貧乏蒼白,而是豐富多彩;並不是殘破凋零,而是枝繁葉茂。
建國三十多年以來,民間文學的工作是卓有成績的,但成績卻多半表現在搜集整理上,對理論研究則有所忽視。這一點已引起有關方麵的注意,提出今後要加強民間文學理論的研究,同誌們一致表示支持和擁護。神話研究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前學者們做了不少,新中國成立後在一段時間裏,卻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處於停滯狀態。直到最近幾年,才又逐漸興旺發達起來,以至於呈現出風起雲湧的趨勢。這固然是可喜的現象,然而工作似乎還不很牢固、紮實,因為大家都還處於探索途徑的階段。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論述中國神話的專著出現。茅盾先生早年寫了《中國神話研究ABC》,後更名為《中國神話研究初探》,收在《茅盾評論文集》中,但那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用作參考,是很有價值的,但對當前的研究工作,卻未必能起到充分指導的作用。因此我想,要能聚集同誌,集體編寫出一部《中國神話概論》來才好,因為有了此書,中國神話的基礎理論才大約可以建立起來。而如果要寫好概論,還必須要有一部闡述廣義神話思想的書先編寫出來,以解決神話研究考察對象範圍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概論也是不大容易編寫得好的。
事有湊巧,偶然從某同誌編寫的一本叫做《曾樸研究》的小冊子裏,發現附載的《曾樸所敘全目》中,有《中國神話史》四卷。這個發現,對我來說,其驚喜的程度,似乎不亞於當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中國神話史”這個題目,“神話”而有“史”,自然便是基於廣義神話的觀點的設想;如果是狹義的,這部書就無論如何也寫不起來。這個題目太好了!想不到《孽海花》小說的作者,清末民初的一位老先生,竟有這樣的識力,寫出了煌煌四卷《中國神話史》的大文!惜其書已佚亡,作者亦早去世,不可得訪詢其究竟。不過單從這個題目看,就足以將中國神話研究考察範圍的問題比較圓滿地予以解決。由此使我產生一個想法:當踵先輩的足跡,自勉自勵,奮勇行去,寫成此書,使將來“史”、“論”結合,為中國神話研究打下一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