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六道 第六章 陰陽(2 / 2)

陰,《說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說文係傳》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這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天地是古人類所知的最大的陰陽實體。從最大的陰陽實體論陰陽性質,有大陰陽囊括所有小陰陽的意思,也算高明之舉。但說不清楚何以陰在陽前,固定地稱“陰陽”,而非“陽陰”。難道是先有地後有天?這說不通。隻有從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說清楚何以陰在陽前。

陽,《說文解字》曰:“高明也。”《說文解字義證》:“高明也,對陰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這還是從天地這一宏觀角度論陰陽。

《道德經》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案:這是從宇宙起源角度談到了陰陽,但不是對“陰陽”一詞本身進行定義或解說。道者,導也。導者,向也。當混沌水汽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就等於車輛上了正道,開始向目的地前進了。這種在正道上的有序運動導致了太極的誕生。太極就是“一”,它誕生於混沌從無序運動轉向有序運動的那一時刻。太極一誕生,隨後而來的就是天地的出現。天地就是“二”。天氣下降、地氣蒸騰,二氣相合,其結果就是人的誕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萬物生靈,人是萬物生靈中最靈者,是它們的總代表。隨後世界萬物在陰陽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種群和數量的平衡。“負陰而抱陽”表示出了“陰”為“陽”的基礎或前提的意思。

文獻中的陰陽,有以下具體的指稱:

1.指山丘的北麵和南麵。

《詩·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宋葉適《醉樂亭記》:“永嘉多大山,在州西者獨細而秀,十數步內輒自為拱揖,高不孤聳,下亦凝止,陰陽附從,向背以情。”

2.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

《史記·天官書》:“行南北河,以陰陽言,旱水兵喪。”張守節正義:“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陰,則水、兵;南河以陽,則旱、喪也。”

3.古代指宇宙間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麵。指天地間化生萬物的二氣。

《易·係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陰陽不和,五穀踴貴。”《紅樓夢》第三一回:“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