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處於幽禁中的五大連池,依然姿態翩躚,色彩紛呈。水邊曲折蜿蜒的石龍石丘石幔石花,鬼斧神工,精美綺麗;五個池子水的顏色也因礦物質溶解的性質不同而變幻無窮。四池的水有些發黃,黃中透綠;而五池卻是綠中透黃。一池二池呈淺棕色,棕色裏又帶些淡淡的綠;三池最大,也稱腰池,棕色中含著淺黃,兩色交相輝映,流金溢彩,層層疊疊,斑斑駁駁,真正的一個“五”彩繽紛的五大連池了。
如是風和日麗,三池的水風平浪靜,清澄碧透——早8時前和晚8時後,明鏡般的湖麵上,可見14架火山一齊倒映水中的奇景,或巍然矗立,或孤峰獨峭,如神靈如仙魂從湖底升起,飄渺於輕紗似的水麵與雲影之中。那時你看見一種淒絕與壯麗的和諧之美,雄渾的火山與溫婉的湖水已合為一體。
沉默的歲月固執地被它們自己延續著。隻是在每年數九的寒夜,三池的中部會突然裂開一條冰縫,隨之碎冰堆積如牆,似一道冰川橫於冰湖之上。它一邊斷裂時,一邊發出隆隆的響聲。這就是著名的五大連池冬季的“三池冰裂”奇觀——它每年就吼這一聲,為壓抑得太久的夥伴們,為那山和水。
泉
在五大連池龍泉賓館住下,服務員便送來兩隻暖水瓶。然後細聲問:
您喝泉水還是喝開水?兩種都有,泉水是剛從南泉打的。
泉眼都在城裏。應該說當年這地方有了人煙之後,就把房子蓋在了泉水邊。
走在五大連池市的大街上,就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人人拎著一隻隻竹殼的暖水瓶,晃晃悠悠地朝一個方向去。飛駛的自行車後座上都馱著一隻隻棕黃色的塑料“油桶”,也朝著那個方向去。還有不少人從那個方向來,手中的暖水瓶、車後的塑料桶,沉沉地墜著,滴答著串串清水,臉上都很自得。
都是去喝泉水打泉水的。此為五大連池特有的街景之一。那個方向便是名揚天下的藥泉“神水”——南飲泉和北飲泉。五大連池礦泉水源於火山心髒,是罕見的珍貴低溫鐵質重碳酸泉水,沒有汙染,微量元素含量豐富而適中,有養心安神、解鬱除躁、舒肝理氣、調節脾胃的功能;還有祛風散寒、活血消腫、壯腎利尿、排石清膽的功效。果然五大連池的人,年長日久地喝礦泉,個個氣色紅潤。
五大連池特有街景之二,是為天下禿子雲集。若有頭頂裹纏毛巾,並毛巾呈棕紅色、內中鼓鼓囊囊包有實物者,禿子也。毛巾裏包裹之物為五泉之一的翻花泉礦泥,用礦泥療法,可治愈斑禿和各種皮膚病。患脫發症的人一無所有而來,也許就黑發蓬勃而歸;牛皮癬患者將全身敷上黑泥,再行日光浴,堅持數月,可望煥然一新。翻花泉在城邊一沼澤地內,已修成遊泳池形狀,男女老少皆蹲於池中,泉水沒至胸口,隻露一腦袋於水麵,個個麵色虔誠莊嚴,池中人頭濟濟,蔚為壯觀。
還有一處風光獨特的所在,便是藥泉山下的二龍眼。兩股清流從藥泉山下噴湧而出,兩尊石刻龍頭由地下翹首,清泉穿石而過,揚長而去,譽為洗眼泉。洗眼泉有清腦明目之效,常用此泉潤膚洗眼,據說不僅可防眼疾,還可使兩眼水汪汪地眉目傳情呢!
我還在去火燒山的路上,見到過隱沒在一片白樺樹林裏的一處翻花泉。撥開齊膝的蒿草,那一潭清泉正咕嘟咕嘟地往上冒泡,珍珠似的一串一串卻是怎麼也抓不住它們。這泉有個詩意的名字,叫做:樺林沸泉。倒像是樺樹林裏的野餐,魚湯正開鍋。舀起一杯泉水來喝,同南泉北泉的水一樣,有一股強烈的腥澀味,難以下咽,就當藥勉強喝下,但當地人說,這泉水一旦喝習慣了,如同上癮一般,不喝還想。
所以百十年來,這一帶方圓百裏的鄂倫春人達斡爾人,每年春天農曆五月初五,都要攜家帶口,趕著牛馬,來到藥泉山下,支起帳篷,埋上鍋灶,在這兒住上些天,痛痛快快、徹徹底底地把5個泉子的水,統統喝個夠。這神水替人祛邪驅病,把人的五髒六腑都重新洗刷幹淨。如今一到端午,山上泉下仍是人海如潮。
五大連池因此就有了自己的節日,叫做:飲水節。
火山即使在休眠的日子,也不會無所作為。它將自己生命的甘露和精華,融之於泉、化之於水,它滲透到每一個可能的空間,洗滌、滋潤並灌溉世人枯竭的心田。
洞
火山有冰洞。
不是聳人聽聞,是確有其洞。人說水火不相容,可偏偏就有相得益彰的。
走過那麼多天南地北名聲赫赫的奇洞怪穴,卻沒見過夏天裏、火山口的冰洞。
那個洞就在西焦得布山的一片白樺林中,剛被開發不久,火山石砌成的洞口,橫七豎八地扔著砍倒的樺木,厚重的大門打開,一陣涼氣撲麵;石階往下,10米遠又是一道門;這樣逐漸深入下去,竟有四五道門之多,如入皇家地宮,開場就鋪墊得煩瑣而莊嚴。溫度明顯下降,已是寒氣逼人,趕緊穿上洞口租來的棉大衣,仍打寒戰。據說冰洞常年恒溫在攝氏零下7度左右,所以必須用這麼多道的門,才能阻隔內裏冷氣的散發和外界熱氣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