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視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中“度”的把握研究(1 / 3)

電視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中“度”的把握研究

新視野專欄展台

作者:段巍 段青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媒體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電視新聞記者來說,隻有及時獲取真實的第一手新聞資料,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之間占據優勢地位,所以隱性采訪成為了當今電視新聞記者獲取所需新聞資料的有效手段,但是這種特殊的采訪方式由於其隱蔽性的特點,所以極易出現一些法律方麵的糾紛,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因此,電視新聞記者要在隱性采訪中把握好“度”,提高新聞采訪的價值。

關鍵詞:電視新聞記者;隱性采訪;限度;把握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08-0175-02

隱性采訪指的是記者在采訪對象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對其語言或行為進行偷錄或偷拍以及隱瞞自己記者的身份深入采訪對象的生活,獲取正在發生或者已經發生的新聞信息的采訪形式。與公開采訪相比,隱性采訪具有主動性和隱蔽性的特征,主要目的是為了直觀有效地批判或揭露一些新聞事實和現象。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電視新聞記者為了獲得大量的一手資料,即使針對的是比較中性的新聞現象,也常常運用隱性采訪這種隱蔽性的方式,所以造成了很多新聞侵權現象的發生,嚴重的甚至會對新聞記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所以在電視新聞記者進行隱性采訪的過程中把握好“度”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電視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中把握“度”的必要性

電視新聞記者采用隱性采訪的方式能夠提高新聞信息的現場感和真實感,使其具備較高的可觀性,更能獲取公開采訪難以得到的新聞信息,創造較高的新聞價值,所以在信息時代迅速發展,人們對第一手資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的前提下,隱性采訪因為具備挖掘深度新聞素材和獨家新聞信息的優勢在廣大電視新聞媒體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總之,隱性采訪已經成為電視新聞記者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電視新聞記者越來越依賴這一新聞采訪方式,但是正是因為隱性采訪的特殊性,所以如果電視新聞記者對其進行濫用,不僅會造成對社會以及他人的傷害,還會影響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的信譽甚至人身安全,所以在運用這種新聞采訪形式時,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約束或限製。

隱性采訪並非有百利而無一害,近幾年來由於隱性采訪而引起的法律糾紛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因為隱性采訪的主要對象是社會上的一些醜惡或不公平的現象,電視新聞記者或編輯的價值傾向會在新聞報道使對觀眾的道德判斷產生一定的影響,違背了新聞的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嚴重的還可能與采訪對象產生道德或法律上的衝突。另一方麵,因為我國相關的新聞法律法規還沒有正式出台,所以這就導致了電視新聞記者隱性采訪對象和內容上的無限製,雖然對一些不利於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社會實踐進行了揭露和鞭撻,但是如果為了片麵追求新聞價值的實現和視覺效應的轟動,對隱性采訪的對象和內容都不加節製,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度”,極易造成新聞侵權訴訟案件的產生,更有可能被處以相當嚴重的處罰,所以,在隱性采訪中,電視新聞記者掌握好科學合理的“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電視新聞記者在隱性采訪中應該把握的“度”

(一)控製好電視新聞記者隱性采訪的使用頻率

針對隱性采訪的頻繁使用的後果,國外學者曾經有這麼一段話:“偷拍(錄)采訪是一種很吸引人的方法,但太過頻繁地使用就會使這種技藝變成一種輕浮的小把戲;而在被錯誤地使用時,它就會使這一手法的價值降低,濫用它也會引來對此加以限製的呼聲。”通過隱性采訪,電視新聞記者能夠獲得有效的新聞素材,但是要明確隱性采訪隻是諸多新聞采訪方式的一種,不能將其作為電視新聞采訪的主要手段,不能形成為了方便獲取新聞素材,而不分事情大小、不顧采訪後果,濫用這種采訪方式的意識和習慣,如果新聞信息能夠通過公開采訪的方式獲取,還是應該盡量使用公開采訪,切記隱性采訪是在不得以的情況下,基於一定價值判斷的需要的形式才利用的,而在對新聞事件進行隱性采訪的過程中,要根據新聞報道的實際主題,找尋此類事件的深度內涵和相關影響,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傾向,不能采訪與新聞信息主體無關或者相關性不大的問題,盡量做到簡明扼要。在采用隱性采訪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要銘記其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是為了曝光並解決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它並不是常用的一種新聞采訪手段,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要盡量減少使用,在不得已而使用的情況下,要充分發揮其輿論監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