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戰西鄙越王初試兵 截江口陳音大破敵(1 / 3)

話說衛英正待用劍去擊蛇尾,忽然刷的一聲,蛇尾不見,直向前追。連曹淵也措手不及,幸得衛茜手快,嗖的一劍,斬斷後梢,前段已入溪裏。三人趕至溪邊,見毒蛇在溪水中翻騰擲躍,是毒藥性發的光景。沿溪的樹木通被掃斷,滿溪的泥水都被攪渾,漸漸力盡,軟癱在溪裏。衛茜驟著驢兒,跑下溪去。溪水分開,直是一條坦路,直到蛇頸處,一劍揮為兩段。上得岸來。

叫軍士們下去,一節一節的砍斷,拖上岸來,與後身堆在一處,直堆一座蛇山。隻取蛇頭複命,餘者將幹柴四圍堆滿,縱火焚之,腥聞數十裏,軍士多有暈倒的。恰好唐必振到了,他也懂得些醫方,叫人買了一擔甘草,煎水來洗,方得大家無事。衛茜領了眾人,把蒙傑、司馬彪用安車載好,軍士一並裝載,回朝複命。越王嘉勞甚渥。到了次日,殺了三牲並龍頭蛇首率領文武,祭了天地,祀了川嶽。祝告一番,然後將龍頭蛇首埋了。越國百姓聞知此事,沒一個不說:“我國出了如此異人,孽龍毒蛇通屠戮,何患吳仇不報?”從此,人人懷敵愾之心,時時以國恥為念。

一日,越王探得吳王親率國中精兵,由邗溝北上,大會諸侯於黃池,隻留太子友、王了地、王孫彌庸守國,心中大喜,急聚文武,商議伐吳之策。

範蠡曰:“吳國空虛,趁此時代之,雖不能滅吳,一戰而勝,亦可以作越國之銳氣,而抑吳國之驕心。”越王稱善。時周敬王三十八年,越王命疇無餘為前部先鋒,蒙傑、司馬彪為左右翼;陳音督率水軍,雍洛副之;衛英同諸稽郢督率陸軍,曹淵副之;衛茜帶劍士三千人隨征。衛茜薦唐必振為軍中參議。越王親率範蠡、泄庸等一班文武戰將,隨後進發,留文種守國。

且說先鋒疇無餘浩浩蕩蕩,直到西鄙,紮下營寨。消息早已傳至吳國,太子友專人飛報吳王,帶了王子地、王孫彌庸,統領一萬精兵,在西鄙頓紮。

疇無餘不待左右翼兵到,即時提刀上車,直抵吳營討戰。王子地與王孫彌庸商議道:“我先去與那廝會陣,將軍領兵埋伏在南關近處。我將他引下,將軍夾兵攻之,定能取勝。”王孫彌庸應了,領了三千兵,先去埋伏。王子地束紮停當,提槍上車,帶了三千軍士,擊鼓開營,到了陣前,橫槍大罵道:“爾等乃是籠鳥釜魚,吾王施恩,放爾等活命,尚敢前來犯境,擒著爾等,再休想活命!”疇無餘認得是王子地,並不答話,揮鞭上前,掄刀便砍。王子地挺槍接戰,戰到二十餘合,王子地虛掩一槍,敗下陣去。疇元餘大喝道:“匹夫逃到哪裏去?”駕車追趕。王子地往南麵逃走,追不上三裏,忽然鼓聲大震,王孫彌庸紅袍金甲駕車而出,從後麵攔截。疇無餘大驚,急待退回,王子地揮兵轉身,兩麵夾攻,殺得疇無餘盔歪甲散。正在危急,駕車之馬中了一箭,蹶下前蹄,將疇無餘掀在地下,走過吳兵,將他綁了。越兵殺得七零八落,逃脫的不得一半。王子地二人押了疇無餘回營,太子友大喜。軍士推上疇無餘,太子友罵道:“此等忘恩負義之賊,留在世上,必生後患,推去斬了!”須臾,獻上首級。

次日,蒙傑、司馬彪兵到,一個直性男兒,一個鹵莽漢子,哪裏忍耐得住?立時帶了人馬,抵營討戰。太子友聞知,對王子地二人道:“我國強將精兵,都隨父王在外,越兵勢大,難以抵敵,依孤主見,不如堅守為上。”

王孫彌庸道:“越人屢為我敗,畏吳之心尚在,隻看昨日之戰,便是榜樣。

加以遠來疲敝,勝之必走。萬一不勝,再守不遲。”太子友隻是不肯出戰,王孫彌庸哪裏肯依?披掛齊整,提了大刀,騰車而出,太子友隻得命王子地帶兵接應。王孫彌庸令人挑了疇無餘首級,來至陣前,用刀指著笑道:“疇賊之頭,已掛高竿,爾等何苦又來尋死?”蒙傑大怒,衝上前去,掄起九環刀便劈,王孫彌庸揮刀相敵。正在酣戰,王子地已到,挺槍助戰。司馬彪見了,舞動雙鞭,接住廝殺。混戰一場,天色將晚,各自收兵。

第三日,諸稽郢大隊已到,越王隨後亦至,聽得疇無餘被擒喪命,甚是感傷。衛英獻策道:“大王不必傷感,臣已定下一計,管替疇將軍報仇。”

越王問道:“計將安在?”衛英說了如此如此,越王大喜,著依計而行。次日,範蠡領一支兵在左埋伏,泄庸領一支在右埋伏,蒙傑、司馬彪誘戰,許敗不許勝。曹淵帶領裏璜、薛耀德繞至吳營左麵,自己帶領胥彌、皋鍔繞至吳營右麵。隻等吳軍空營而出,奪他巢穴。布置已定,蒙傑、司馬彪領兵前去討戰。太子友道:“探得越王大隊已到,共有四萬大兵,三倍於我,何能相抗?依孤之見,總以堅守為上,以待父王大兵到來,破賊易矣。“王孫彌庸道:“昨日未見輸贏,何能自隳誌氣?今日定要決個勝負。越兵若敗,從此不敢相犯,數十年之安也。”太子友拗他不過,又見他銳氣甚盛,便道:“孤今日親身接應,以成將軍大功。”王孫彌庸大喜。探子報道:“越將討戰。”立時開營,踴躍而出,兩家都不發話,廝殺起來。不上十合,蒙傑拖刀敗走,王孫彌庸乘勝追下,太子友也揮兵前進。不過三五裏,範蠡從左殺出,泄庸從右殺出,一班宿將含恨已久,全軍士卒養銳已成,一個個舍生忘死,有進無退,將吳兵衝出兩段,不能相應。王孫彌庸見越兵勢大,心中著慌。蒙傑、司馬彪翻身轉來,裹住廝拚,一絲兒不放鬆。泄庸搶到,一戈刺中王孫彌庸咽喉,死於陣中。太子友被圍,左右衝突不能脫身,恐被擒見辱,拔劍自刎而死。王子地得報太子被圍,吃了一驚,統率全軍,傾巢而出。行不到一裏,曹淵帶領眾將,奪了大營。衛英手揮雙戟,帶領胥彌、皋鍔,攔住廝殺。王子地哪能抵敵?隻得棄了盔鎧,跳下車,雜於亂軍之中逃去。一路招集殘兵,知道太子自刎,王孫彌庸陣亡,心中十分傷慘,退至陽城,閉關緊守,申報吳王告急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