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傑明·富蘭克林大事記

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17—1790.4.17)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外交家。他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又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和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他還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製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國第一位法國駐外大使,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1724 為獨立開業赴倫敦居住19個月,當印刷工;發表論文《自由與貧困,快樂與痛苦論》。

1729 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出版《試論紙幣的性質和必要性》。

1732 出版《窮理查年鑒》創刊號。

1746 發表《平凡的真理》;組建費城的國民自衛隊。開始電學實驗。

1752 做天電傳蓄試驗——費城電風箏試驗;發明避雷針;《電學實驗與觀察》被發表。

1753 因電學研究成果獲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利金質獎,被推舉為皇家學會會員;被耶魯大學、哈佛大學授予碩士學位;與人合任北美郵政總代理。

1757 發表《致富之路》(《老者亞伯拉罕的講話》);作為賓州議會代表赴英請願,反對業主在殖民地的免稅特權。

1763 巡視北部殖民地郵政,開始改革郵政;反對屠殺一切印第安人,撰寫《近來蘭開斯特郡一些與本省友好的印第安人慘遭來曆不明的人屠殺的實錄,及關於這種事情的意見》。

1768 受托擔任喬治亞州議會代理人;發表《1768年前美洲人不滿之原因》;做關於船速在深水、淺水中變化的實驗。

1769 受托擔任新澤西州議會代理人;再次訪法;出版第4版《電子實驗與觀察》,增加了《哲學題目信件集》。

1770 受托擔任馬薩諸塞州議會代理人;發表諷喻英美關係的《鷹與貓》等寓言三則。

1773 發表《普魯士王之敕令》;《電學實驗與觀察》法文版出版;做用油平海浪實驗;研究感冒病因。

1774 “赫金森信劄”事發,被解除北美郵政總代理之職;結識並介紹托馬斯·潘恩赴美;開始和幾方麵英國政要共同作調和英美矛盾的努力;第5版(最後一版)《電學實驗與觀察》出版;用油平息海浪的實驗報告發表;妻子黛博勒逝世。

1775 向英呈交《調回駐波士頓駐軍的方案》,遭到拒絕;當選北美殖民地第二次大陸會議代表;擔任賓州治安委員會委員;和潘恩共同起草賓州憲法;和兒子、加洛維分道揚鑣。

1776 參加起草《獨立宣言》,宣言通過後,任美利堅合眾國郵政總長;當選賓州製憲委員會主席;奉大陸會議派遣出使法國。

1778 締結《美法友好通商條約》和《美法同盟條約》;同伏爾泰會見;發表關於北極光的論文。

1779 受命任駐法全權大使;出版《政治、哲學論文雜集》;發表改革了的字母表。

1780 德文版選集出版;發明雙光眼鏡;研究空氣濕度。

1781 成為波士頓的“美洲科學藝術學會”會員。

1783 英美締結《巴黎和約》,英國承認北美13州獨立;入選愛丁堡皇家學會會員。

1784 發表《移居美國須知》、《評北美洲野蠻人》。

1789 撰寫《關於奴隸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