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積累和等級(2 / 2)

98.在生態係統中,信息積累通過低等生物為高等生物提供食物來實現,從而使得高等生物的身體結構趨向於複雜化。信息積累的具體動力是生存競爭。在多數情況下,在生存競爭中,在同一個生態龕(nich)中,結構複雜的物種居於優勢,因而更容易生存下來。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采取不同的生存策略。低等生物通過增加每次生育的後代的數量來提高物種的生存機會,而高等生物通過提高個體的生理結構的複雜性,進而功能的高效性來提高物種的生存機會。

99.我們把接收他人的能量從而變得越來越複雜、其信息含量越來越高的物體稱為“積累者”,把為他者提供能量的物體稱為“奉獻者”。

100.信息的積累需要一個等級製度,一個具有等級製的係統。在這個等級係統中,等級低的子係統或者係統成員為高等級的子係統或者係統成員提供能量。沒有等級,就沒有積累。任何複雜結構都需要一個複雜的支持係統,這個支持係統就是等級製。

101.在生物係統和生態係統中,能量是即時消費的,沒有能量的積累。但以能量的供應鏈條為基礎,接受能量供給的器官或者物種的複雜化成為可能,信息積累發生了。

102.在生態係統中,信息積累的機製是競爭。在生存競爭中,適者生存。並非所有適宜生存的物種的結構都是複雜的。但是,從大趨勢上來說,結構複雜的物種在競爭中的實力要高於結構簡單的物種。競爭使物種向著複雜性更高的方向發展。結構複雜是積累而來的,因此,適者生存轉化為積累者生存。

103.物種的複雜化傾向並沒有目的性,是觀察者賦予了它目的性。在生存競爭中,適應者生存了下來,不適應者消亡。在多數情況下,在某個生態龕中,適應者的複雜程度往往高於不適應者。生存是發展的結果(沒有發展的物種可能已經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了),發展也轉化為生存(因為發展,競爭能力提高,因而生存機會提高)。

104.在生態係統中,物種進化的另一個指標是物種的生存效率。較為低級的物種,以繁殖的數量取勝,大量的幼體在還沒有進入繁殖期之前就已經死亡。它們或者死於其他物種的掠食,或者死於饑餓。但是,高等級的物中,或者結構複雜的物種,其繁殖效率大大提高。高級物種不再以繁殖數量取勝,而是以繁殖的成功率取勝。結構的複雜化是保證個體生存的具體途徑。當然,繁殖效率是觀察者得出的結論,並非客觀指標。但是,在有感覺機能的動物,大量死於被掠食和饑餓無疑增加了個體的痛苦。

105.物種的生殖資源是有限的,它或者用於個體結構的複雜化,或者用於個體數量的增加,二者必居其一。這裏的原因是,結構的複雜化必須以體形的擴大為基礎。沒有體形的擴大,就沒有結構複雜化的容量。體形的擴大必然帶來生殖資源(主要表現為製造蛋白質的能力)付出的增加。因此,幼體結構的複雜化和幼體數量的龐大不可兼得。

106.在物種進化過程中有一條進化的主線,即個體的價值越來越重要。物種幼體成活率的提高即是個體價值(雖然這一價值是人類觀察者所賦予的)提高的表現之一。個體價值提高的另一個表現是,越是高等級的物種,其個體越有感受快樂和痛苦的能力。快樂和痛苦是物種在進化過程中為了誘使個體進行有益於生存和繁衍的行為、避免死亡的行為而發展出來的。我們雖然不知道(也許以後會有辦法知道)被獅子撕咬的羚羊是否痛苦,但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知,它是痛苦的。

107.一些物種的競爭主體主要是個體,另一些物種的競爭主體主要是群體——在種內競爭和種間競爭中都是如此。大多數的群體是無結構的群體,如植物群落和魚群,這些群體不是競爭主體。隻有少數競爭群體是有結構的,如蜜蜂的群體、鬣狗的群體和猩猩的群體,它們的群體在一定程度上是競爭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