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謁湯陰縣嶽飛廟奉題
錢塘曾記嶽王墳,一過湯陰思轉深。
複國豈知龍意冷,斷魂猶起故園情。
英雄死後空長劍,社稷危時出小人。
最怕風波亭上望,千年檜樹自青青。
注:參加《人民文學》組織的湯陰嶽飛故裏筆會,與李存保、陳世旭、韓小蕙、陸健諸同仁參觀嶽飛廟。縣文物旅遊局焦陸堂局長命人在嶽飛殿備好紙墨,囑餘題詠,遂倉促吟之,急就章也。
2008.5.28上午
第72章 贈日本友人石川嶽堂先生
一曲箏聲花落去,
江城五月故人來。
王家禪意何家字,
盡綻奇花次遞開。
後記:中日兩國第19屆書法展暨第四屆詩書論壇於2008年5月29日上午在武漢中南民族大學開幕。日本的詩人書家來了22位。全日本漢詩會會長石川嶽堂先生為團長。他詩慕王維,書法景仰何紹基,於兩者之間用心多年。中午中方設宴招待,席間由古箏專家彈奏古曲高山流水以襄其勝。我即興吟此四句以贈。
2008.5.29
第73章 參觀翁同龢舊居
入巷如聞桂子香,
躡神我到綵衣堂。
老磚牆外鶯聲老,
一拜先賢一斷腸。
誰道愚氓猶可訓,
最難教者是君王。
心為形役終無悔,
解罷疑難國有殤。
憂患難忘勒石功,
百年回首數魚龍,
出門但看虞山上,
水碧林青送寺鍾。
後記:翁同龢(1830-1904)字聲甫,號叔平,晚號瓶廬居士、鬆禪老人,江蘇常熟人。他於鹹豐六年考中狀元,曆任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禦史,工部、刑部、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職。並擔任同治、光緒兩位皇帝的老師,是晚清著名政治家。他是光緒皇帝倡行改革的主要推動者與實行者,因此遭到慈禧太後的殘酷打擊,罷免一切職務,遣送回家鄉常熟看管居住。常熟城內綵衣堂是他的故居,現辟為翁同龢紀念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戍子四月,我受常熟市圖書館的邀請,前來作《張居正與萬曆新政》的專題講座,趁便到翁同龢舊居參觀。於綵衣堂中,將他與張居正作一比較,兩人都是帝師,都位居人臣之極,都倡導改革,都以悲劇告終。漫步廊下,不免感慨唏噓,遂吟成三絕。
2008.5.31
第74章 逸興亭小坐
籬畔繁花樹上鶯,
白蘭枝上繞蜻蜓。
倏然一霎楊梅雨,
鳥語空山坐草亭。
記:逸興亭在上海西郊賓館園林內,綠河之畔,亭額為江澤民所題。2002年6月14日,江澤民與上海合作組織的五位國家元首在此首度會晤。2006年6月14日,胡錦濤又與五國元首再次於此會晤,並於亭畔共植一棵白玉蘭。我數度入住西郊賓館,多少個清晨與黃昏,在巨大的賓館園林中散步,每過逸興亭,都有心曠神怡之感。
2008.6.3
第75章 參觀原子城
雪花常比草花多,
麵壁荒原意若何。
一自幽人歸去後,
山南山北唱離歌。
後記:原子城為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位於青海省海北州海晏縣境內,海拔3200米,占地麵積570平方公裏。該基地於1958年由中共中央政治局批準修建。王淦昌、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等一大批科學家都曾在此工作。他們幾乎與外界隔絕。所以,以“幽人”喻之。1987年,為了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表明我國政府全麵禁止和銷毀核武器的態度,遂決定撤銷該基地。在對該基地核設施進行了徹底的無害化處理後,於1993年整體移交給海北州。現已為旅遊景點。
2008.7.30
第76章 塔爾寺贈喇嘛夏日新尖措
法輪常轉夢無痕,
一樣菩提百樣春。
七色摩尼歸佛海,
昆侖高聳白雲深。
注:夏日新尖措,藏語,意為佛法的海洋。
2008.7.31
第77章 西夏王陵前得句
黃河青海雁聲稀,
欲下中原擾鐵騎。
一霎千年王事盡,
賀蘭山下夕陽低。
2008.8.2
第78章 題青銅峽口佛塔群
青銅峽口暮煙稠,
猶憶前朝八百秋。
極目淒涼山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