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放棄也是一種幸福(1 / 2)

約翰遜是英國北部一個小山村裏的普通的小男孩兒,童年的約翰遜是幸福而快樂的,他有爸爸、媽媽、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80多歲的爺爺。

約翰遜從小就很懂事,因為家裏的條件艱苦,約翰遜常常要跟哥哥到附近的山林裏撿一些蘑菇或其他可以吃的東西。

這一天傍晚,約翰遜被學校留下為學習較差的同學補習功課,沒在家吃飯。早上,他和哥哥剛剛撿回了很多又大又豐滿的蘑菇,這夠家裏人吃幾頓了。一家人看著這麼多的蘑菇都很高興,媽媽照常先給爺爺喂飯,父親和其他兩個孩子已經迫不及待開始吃飯了。

然而,就在一頓飯剛剛吃到一半的時候,爺爺、爸爸、哥哥和姐姐感到胃裏難受得厲害,媽媽見狀,知道是食物中毒,急忙去找村裏的一位大夫,可是等大夫趕到已經來不及搶救了。此時,約翰遜從學校回來了,他蹦蹦跳跳地一路小跑。可是,一開院子門,約翰遜就看到大夫正搖著頭告訴媽媽,所有的人都已經無法救治了,爺爺、爸爸還有哥哥和姐姐都因為吃了有毒的蘑菇而死去,約翰遜一下子失去了四位至親。

事情發生後,媽媽幾乎要崩潰了,原本幸福的一家6口人,現在隻剩下她和約翰遜了。從此,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直到約翰遜14歲的時候,城裏有人來招工,約翰遜謊稱自己已經16歲了,來到了城裏開始了打工生涯,而那個城市正是英國的首都倫敦。

雖然倫敦是一個富裕的大城市,但對於約翰遜這種打工者來說,工作和生活都非常艱苦,他每天幾乎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而且工資還少得可憐,除去生活開銷,幾乎剩不下錢了。盡管這樣,約翰遜也沒有退縮,每天勤奮地工作,節儉地生活。一天,約翰遜幸運地在工廠裏一個放廢品的角落裏發現了一本醫學專著。於是,在其他人都累得倒頭大睡時,約翰遜就如饑似渴地讀著這本書。通過這本書,約翰遜喜歡上了醫學,他開始把儲蓄的一部分用於買醫學書籍。幾年以後,約翰遜居然成了這裏小有名氣的醫生。

然而,不幸的事情再次發生了,一天,約翰遜突然得到了從家鄉傳來的消息:母親得病身亡了。剛剛對生活開始有了新希望的約翰遜感到痛苦極了,在這個世界上他一個親人也沒有了。上天太不公平了,約翰遜不知道自己的遭遇為什麼這樣坎坷,也許上天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治病救人的醫生。正在他感到灰心的時候,他偶然在一本書中看到了美國著名作家華盛頓·歐文說的一段話:“如果有人總是抱怨自己的天賦被埋沒的話,那通常都是推辭,是那些慵懶的人和意誌不堅定的人在公眾麵前故作姿態而已。”

“我不是一個慵懶的人,我的意誌很堅定,而且必須堅定,我不會再在任何人麵前故作姿態!”約翰遜站在家人的墳墓前立下這樣的誓言。

不久,約翰遜回到了倫敦,他寫信給貴族迪納萊斯先生,以尋求這位貴族的幫助。他在信中這樣寫道:“所有對世界的抱怨都是不公正的,我從來沒有見到一個真正被埋沒的天才。一般情況下,是那些失敗者自己的錯誤導致了他們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