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都是成年人,做什麼不做什麼,並沒有人逼迫,各取所需,完全用不著那麼多的愧疚和自卑。他肯與你結婚,必有他看重你的東西,比方溫柔,比方能幹,比方通情達理,比方有女人味,但絕不是那張處女膜。相反,如果你是一個冷酷、凶狠、好吃懶做的女人,就算你有那張處女膜,他也看不上。
人的自卑和愧疚,多來自自貶和令人不悅的“罪惡感”。罪惡感這個東西,可以提醒人從此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可它變得太重時,則會傷了一個人自尊的脊梁。
雖然大學四年級和老師大膽同居,並且做了流產,看上去挺張揚瀟灑的,其實還是違反了自己內心的道德標準。如果當初你能跟他一起出國結婚,這份不安會悄然消失。可惜你被甩了,一直不能忘懷的羞愧,化作拒絕享受性愛的深深自責,借著排斥性高潮的做法來求得自贖,這就是罪惡感造成的消極結果了。
愛情是這樣一種東西,它充滿了機會,也充滿了變化,它的核心價值觀是情投意合,而不是處女膜的有無。有時候它會令人悲觀,有時候它也會死亡,有時候它還會讓人失去點什麼,可是,隻要保持心態正常,自尊自愛,那麼無論失去什麼,都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段感情失敗了,很多人卻會就此變得比以前更有力、更可愛、更善良、更大度、更接近正常人……愛情是複樂園,而不是失樂園。而且這個世上,很多男人並沒有處女情結,反倒是一些女人卻念念不忘。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還會一直懷著“我有罪”的想法?承認“我有罪”,比起稀裏糊塗地和老師同居的那份不自知來,至少能讓當事人感覺自己還能控製自己吧。
所以有人寧願選擇“我犯錯在先,所以我會受到處罰”,也不願意麵對另一個令人難堪的感覺:我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沒有力量掌控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說,當年的選擇有著少不更事、經濟困窘的原因,那麼步入中年,具備了認知能力和人生機會,尤其是經濟足夠獨立的狀態下,這些早該過去的陳年舊事,完全不必再放在心上了。
有處女情結的男人,是將處女膜當做了產品質量保證書,不管產品好用不好用,隻相信那張質保書—就算是假的質保書,也會心安理得。喏,他早已用實際行動告訴了你,他不需要這種質保書。可你呢,也不能把處女膜上升到腦膜的高度啊!要知道,它既不會思考、發言,也不可能會給出你什麼人生答案的。
人生的經曆是財富而不是負擔,人的尊嚴來自個體的獨特,你有充分的理由坦誠麵對人生,麵對自我。
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