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環顧親兵們,說:“各位,這裏的每個人再無將軍士兵之別,我們隻是大漢的子民,一個中華兒女的身份在戰鬥!要說命令是沒有命令,隻有死戰到底!”“是!主將!”親兵們全都振臂而呼。
有親兵遠望著倭寇,似乎他們有所騷動,大叫:“主將,不知為何倭寇陷入混亂之中了!見他們還分出了一部兵力出去,不知他們要做什麼?”
陳智一聽,便也透過窗戶遠望著沒有進攻自己,反而是在整頓,分出一部兵力的倭寇,見到他們慌張的表情以及那手上所拿著的一個風箏,風箏上寫著鬥大的“漢”字。
陳智大喜,已然是看出了希望,便高聲地對親兵們大叫:“兄弟們,你們看見了嗎?風箏,不止一隻風箏有好幾隻風箏,寫著漢字的風箏!照此看來,我們的援軍一定抵達城外了!隻要我們守住此屋,釘住倭寇,那麼此城還會繼續在我們大漢的手上!那我們就能得救!我們每一個人不敢是活著的還是戰死的都將是英雄!”“好!好!”所有的全都群情振奮。
在外麵的倭寇分成兩部,一部繼續攻擊大屋,可屋內的上百漢兵死守,而分出的一部兵力迅速地馳回城門口想要阻止漢軍入城。
漢軍真的到來了嗎?不過可以知曉的一點是彌天的風箏飛來,落到城上,而腳步聲隆隆,由此可知是先放風箏以通知城內的守軍援兵到了,以堅守軍之心沮倭寇之誌。
暫且按住陳智這一邊不提,卻說回張任等人,吳邈飛奔而來,大叫:“張將軍!我率部前來將軍帳下聽命!”張任直視著吳邈問道:“吳邈,你也來了?那主將呢?”
吳邈低著頭,說:“主將,主將為了能讓將軍帶著滿城百姓出去,他率殘部扼守於衙門及附近一帶,想必現在正遭到倭寇的攻擊!”
“啊?”張任一愣,“主將……”目光落在了吳邈手上所拿著的東西,看是風箏,便說:“吳邈,你從何撿來的這風箏?”
吳邈說:“我們在街道上疾馳的時候,見到滿大街掉落一地的風箏,便撿了起來,見這風箏上大書一個‘漢’字,而且還寫有‘援軍到’三個字附於‘漢’字之下。會不會是我們的援兵到了?”
張任伸出手:“拿過來!我看看!”吳邈把風箏遞給張任,張任細看不由大喜。而兩個平民跑來,說:“張將軍,我撿到了一個風箏!上言援軍到了!”張任目光落在了來的兩個人身上,覺得從氣質上來看,這兩人絕非平常的百姓,便問:“你們是?”
一個年齡大點的說:“在下鮑邵,這位是我的胞弟鮑勳!”兩人上前拱手行禮。張任恍然大悟,說:“你們是不是鮑信鮑將軍的兩個兒子?”
鮑邵說:“父親效忠於劉兗州與範力相戰的時候,父親戰死。如此父親的死與範力有關,我們便不想受仕於交州,遠避荊州,可荊州也落入了範力之手,我們又迫於交州、揚州大戰,北上之路斷絕,隻好暫時遷徙此處,沒有想到遇上了此等事。如今此事已是每個華人應盡義務,我兄弟倆自幼隨父也學過些花拳繡腿,願編入漢軍之中作一小卒!”
鮑勳則說:“所以我們見到了此風箏,認為現在我們不能走!一走,此城就不再是漢土了,而交州廣大的土地也將淪入敵寇之手!戰火再越燒越旺,到時損失更重的隻能是我們大漢!將會死更多的人!所以我向張將軍提議,我們不但不能退,相反還得反擊回去!要拿出鐵與血的犧牲精神死拖住敵人,絕不能讓他們控製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