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好久,好久,前麵出現一道亮口。我不覺一喜,回過頭來說:“大家再加把勁就要到頭了!”“好!”眾人都不覺精神一振。
到亮口處,我推開蓋石,伸出半個頭小心地向外一望,不遠處是一群群兵卒正在巡邏。我朝士兵們示意先暫等一會兒。片刻之後,聽見上方兵卒哂笑著離開的腳步聲,我和士兵們快速地鑽出水溝。
我環顧四周,見我們處於山腳處。我又問隨來的零陵原籍士兵:“我們進入城裏了?”該士兵細細地觀察四周,肯定地點了一下頭,回道:“主公,此山是城內最高的一座山,這座山名叫東山,山上怪石林立,喬木蒼蒼,隻有一條小徑回轉伸到山頂,山頂叫做鷂子嶺。若到鷂子嶺,可將城內的形勢一覽無餘。”我指了指東山,說:“好!我們就上前去!”
[注二]為提防有哨兵,我們不敢大邁步地前行,還得小心翼翼地,所做的一切沒有錯。一隊哨兵從山上下來,這隊哨兵在毫不提防之下,全都我們所解決了。我們穿起哨兵的衣服,到了頂峰鷂子嶺,眺望城內的一切,以決定接下來的行動。
我把城門的位置以及去路記得清楚,然後和李雄他們一起大搖大擺地往城門處,沿路巡邏的兵卒們見我們都以為是自己人,一路不加攔阻地到了城門口。
城門的守軍以為我們是來接崗的,便迎上前來,說:“交接了!”我冷冷地一笑,率眾撲來,將守門兵全數給斬了。然後打開城門,在城外埋伏著的士兵們一湧而進。頓時,火光四起,喊聲衝天,守城的兵卒們亂作一團,四散逃命。
刑道榮和劉賢兩人聽聞消息之後,率眾而來。扮作哨兵的李雄和張鐵二人乘刑道榮和劉賢各被擒拿。太守劉度聽聞交州兵入城,其子與刑道榮被抓,他急忙率眾投降。
郭汜聽見交州兵入城,他無心抵抗,第一個先逃,隻是留下楊密來阻擋交州兵。楊密不想為郭汜賣命,便率軍來降。
公孫瓚於路攔截郭汜,郭汜讓大將崔勇領兵擋住,公孫瓚與崔勇兩馬相交,隻一合,斬崔勇與馬下。郭汜更是如喪家之犬,投奔李傕去了。
零陵一郡之地不用攻伐,其各地守將都主動投降。郭汜在得到李傕起兵來援的消息之後,他與零陵賊[注四]觀鵠聯合作亂。聽聞消息之後,我派公孫瓚前去攻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觀鵠被殺,郭汜逃往李傕處。
李傕屯於桂陽和臨賀二郡,他見交州軍士氣如虹,心料自己不是對手,便采用別人圍魏救趙的建議,進攻廣信,以求迫退交州軍。
韓嵩急忙來找我,便說:“主公,廣信城遭到李傕的進攻,李傕還要分兵進攻南海郡,情況危急!請主公早早回師援救交州吧!”
[注一]:郭汜黨夏育、高碩等謀脅乘輿西行,為此,放火不止,可是還不能如願。被董承、楊定、楊奉所挫敗。詳見資治通鑒卷六十一,孝獻帝興平二年。
[注二]:資治通鑒卷六十一: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皆死。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為傕所遮,欲殺之。不過曆史中要殺王絳的和我小說所說的是李郭不同,是被李傕所敗的楊奉、李樂等人。
[注三]:主角通過瀟水河潛入零陵城,此故事是根據關於張飛攻陷零陵城的傳說而改編來的。我做了些許改動。
根據傳說,鷂子嶺上,張飛踢落自己的鐵靴,落到了離城20裏地的兵營中,士兵拾起靴子,知張飛進城,便火速趕來,與張飛裏應外合,奪了零陵城。張飛爬過的水口,修橋並命名為“水口橋”;踢落鐵靴的地主取名“接履橋”;駐兵的山取名為“張飛嶺”;嶺下的“點將台”至今依稀可辨。
[注四]:觀鵠,或說其名周朝。零陵人,公元187年十月,聚眾起義,稱“平天將軍”,攻入桂陽,被孫堅所鎮壓,觀鵠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