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漢末開篇(1 / 2)

東漢是中國曆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而且其特點相當明顯,即宦官在皇帝與外戚鬥爭的夾縫中逐步增強自身的勢力進而把持朝政。

那麼宦官又是何時出現的那?不急,本章主要講述宦官。

東漢宦官專權開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時期。那麼漢和帝又是誰那?

漢和帝劉肇,東漢第四位皇帝,他是漢章帝劉炟的第四子,生母為梁貴人,皇後竇氏將劉肇養為繼子。

公元88年,年僅31歲的漢章帝劉炟突然病逝,而太子劉肇這時隻有10歲。

生母為梁貴人。劉肇是漢章帝的第四子,在他上麵有千乘王劉伉(kàng)、平春王劉全、清河王劉慶三個哥哥,下麵有濟北王劉壽、河間王劉開、城陽王劉淑、廣宗王劉萬歲四個弟弟。

由於竇皇後從中作祟,漢章帝廢掉太子劉慶,逼死劉慶生母宋貴人,改立劉肇為太子。當時,劉慶5歲,劉肇才4歲。變故與危難可以讓人迅速成熟,劉肇似乎也明白政治地位變化所具有的意義,懂得要扶危濟困,於是對劉慶格外親近和愛護,入則同室,出則同車。這也許是出自劉肇善良的天性。但作為皇帝,年僅10歲的劉肇顯然無法懂得管理國家事務,於是政權隻好交由養他成人、最為親近的太後來掌管。

東漢從和帝起,每個皇帝都是兒時即位。在幼兒皇帝當朝的時期,外戚與宦官的專權、鬥爭便不可避免,政治的紛爭和社會的動亂將隨時發生,東漢政權也就進入了永無寧日的曆史階段。

好了,介紹完小肇我們就講講宦官吧。

自小肇之後其中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桓帝即位時年齡較大,但也不過十五歲。每當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無知,國政往往操之於母後之手,而母後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麵。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東漢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漢桓帝消滅外戚梁冀集團之後。由此而直至東漢滅亡,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那麼有宦官就有外戚,我們在說說外戚。

梁冀是東漢後期著名的外戚。他的兩個妹妹都曾先後被立為皇後,衝帝、質帝、桓帝也皆由梁冀策立為帝。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其跋扈之氣焰無以言表,皇帝反而成了無權的傀儡。漢桓帝即位後,隨著年齡的增長,極力想擺脫其尷尬的境地,並與唐衡、單超、徐璜等五個宦官歃血為盟,決心除掉梁冀。唐衡、單超等五人在皇帝的支持下,經過周密策劃,調動羽林軍千餘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梁冀的住宅。梁冀與其妻畏罪自殺,其家族成員及黨羽賓客大多被殺。單超、唐衡、徐璜、具瑗等五人因誅殺梁冀有功,在一日之內同被封侯,食邑自二萬戶到一萬三千戶不等,時人並稱“五侯“,朝政也隨之為其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