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青年(2 / 2)

小平同誌反複強調要用中國的曆史教育青年。這既是引導廣大青年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的思想準備,同時通過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理論又是極其生動的中國曆史的教育,因為它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曆史經驗,使青年能夠更好地把握中國曆史發展的方向。這一理論所堅持的社會主義道路,是鴉片戰爭以來的一個世紀,我國有識之士尋求中國出路的一個正確選擇。正如小平同誌所說:“這個曆史告訴我們,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主義,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同時,這一理論又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探索自己的道路的結晶,從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開辟了一條康莊大道。要使青年了解自己的曆史。作為跨世紀的人才,將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小平同誌規劃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的宏偉藍圖化作現實,去實現百年來中國人民所追求的富強之夢,這無疑是很幸運的一代。教育青年要有這種曆史的自覺,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學習和掌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同樣,也隻有對中國曆史的深切了解,才能更加自覺地維護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政治路線上的體現,也是貫串整個理論的一條紅線。小平同誌在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基本經驗時指出:“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基本路線。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這兩個基本點是相互依存的。”他反複地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不能改變,不能動搖,“不但我們這一代不能變,下一代,下幾代,都不能變”。這條使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前提下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正確路線,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改變它就會葬送中國的光明前途;誰要改變,人民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在這個根本點上,小平同誌態度之明確,語言之一貫,充分表現了他的熾熱的愛國主義激情和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使廣大青年深刻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是實現中國富強、人民幸福之路,自覺地用基本路線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始終不渝地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這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希望所在。

(《求是》,19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