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鄉土情·泥土香(2 / 2)

在小說中,愛民先生又熟練地運用古代說書人的白描手法,語言精練概括,能簡筆畫似的勾勒出人物和場景,與寫散文所用手法有所不同。《田寡婦投票》讓我一見鍾情。田寡婦一生有兩次“輝煌”。第一次她驢頭不對馬嘴地振臂高呼:“五斤黑豆!”既不傷害張派,也不傷害李派。第二次她文不對題地高聲答道:“我選的是老人家毛主席!”既不選張姓,也不選李姓。像經典相聲段子的兩個“包袱”。兩次包袱抖出了田寡婦機靈大膽,粗中藏細,又擅長幽默調侃的個性。我們從中不難看到一個被扭曲了的時代和又被該時代逼出來的田寡婦。

愛民先生善於采擷細節。這一點很好,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讀性。記得女作家劉真說過:一定要千方百計挖掘出故事和人物行動的細節來!這些細節才是文學創作的基礎……細節,像金子一樣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在《老母的困惑》裏俯拾皆是的“看不慣”都是細節,他用它們構建了一位善良而守舊又有強烈責任感的老人。《啊,酸菜》中一個年年給“我”送酸菜的細節牽出一位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的老婦人。《一言難盡說恩師》裏麵有這樣的話:“看著我恩師從樓梯上蹣跚而下的背影,我的眼眶濕了,他的身影仿佛化作了一支蠟燭……”這裏不禁使我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也被不一般的師生之情所感染。

與此同時,愛民先生還長於抓住特點,加以渲染後給人物嫁接上去。例如:經常低頭算賬的小狗兒竟然聰明反被聰明誤,讓自己和兒子都吃了啞巴虧。聰明又有口技絕活的半導體,同樣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陷入蠍子蟄賊的僵局。

作者在《序》的最後謙虛地說:“……讓良醫聖手們對症下藥,開方子來治這頑疾。也許,會有一劑猛藥,醍醐灌頂般地讓我頓悟人生吧……”沒想到看完全書後,我反而被他用“醍醐”給我灌了一次頂,使我不僅悟到過去尚未悟到的人生真諦,而且治了我文字生涯中的“頑疾”。我不僅在他的書中而且在書外也發現了不少值得我學習的東西,真是讀君一本書,勝上十年學。

愛民先生正值年富力強的人生黃金階段,家庭美滿,事業有成,如日中天。我翹首期待他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麵世,也希望他寫得更深沉,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