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難忘艱苦歲月(1 / 1)

母校山西大學建校90周年來到了,又一次勾起了我對母校的回憶。母校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閃光的畢業文憑上,溶入分別時最後的那一串熱淚裏,滲進畢業紀念冊的一段段如火的留言中。它為我火紅的年華蘸了鋼、淬了火,為我漫長的人生之路定了線,奠了基。

我是在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來到母校讀書的。我這個農民的兒子,能夠走進這樣一所有著光榮曆史的高等學府,打心眼裏感到光榮和自豪。踏進校門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萬分激動。想到黨和國家為我們的學習創造了那樣一種方便條件……我感動得流出了熱淚。同時,心底油然下定了不學好本領決不罷休的決心。

然而,可怕的饑餓和空前的困難,就在這時降臨到我們這些毫無精神準備的青年人頭上,使我們措手不及。困難來自衣食住行的方方麵麵,而饑餓成了師生最重要的威脅之一,幹擾了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大大影響了身體健康,大多數人都營養不良,精力不足,有的因此而休學退學。大部分同學每天上完一兩節課以後,便饑腸轆轆,盼望著那誘人的開飯鈴聲。饑餓迫使我們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校門,到附近的許坦、北營等地的田野裏采集野菜,去幫助炊事員加工“人造澱粉”等代食品,到暖氣管道下麵去種植蘑菇……以此補充正常的生理消耗。同時不得不盡量減少運動量,甚至減少上體育課的時間。

即使這樣,仍然有不少師生因缺乏必要的營養相繼得了浮腫、肝炎和其他疾病。為了這部分同學能繼續上學,學校專門成立了病號營養灶,選配了技術高,責任心強的炊事人員。所謂營養灶,其實也沒有多少營養,隻不過是粗糧細做,野菜精製,千方百計調劑病號的生活而已。那時還安排了病號樓,讓病號更好地休息調養……在那段非常時期,學校總是想方設法維護大家的健康,不想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校黨委不但設法從物質生活上、組織措施上作了最大的努力,而且始終堅定不移地把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深入細致地作好思想政治工作。老前輩們聲淚俱下的回憶戰爭歲月的親身經曆,同學們敞開心扉地接受那些肺腑之言,課餘時間,花前月下心貼心的促膝談心……就像潤物的春雨,普降在我們的心田上,使我們堅定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一些萎靡不振的終於振作起來,邁開了堅實的步伐前進了!

由於母校多方麵的培養教育,我們才克服了有生以來第一次特大困難,產生了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和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遠大抱負。

堅定的信念所產生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盡管持續三年的特大困難中我們穿的是補丁衣服,吃的是粗糙的高粱麵窩頭加鹹菜,用的是比現在最次的包裝紙還粗糙的紙張訂起來的筆記本……但是同學們人人能勒緊褲腰帶發憤圖強,用圖書館裏靜謐的燈光填充我們年輕而貧瘠的心靈,讓體育場嚴酷的陽光檢驗我們孱弱而缺乏營養的軀體,用紮紮實實的良好學習成績向黨和祖國彙報。沒有牢騷,沒有怨言,更沒有人聚眾鬧事……隻是一個心眼兒的為祖國和人民學知識學技能。

我們是在苦學專業知識的同時,捧著《毛澤東選集》、《把一切獻給黨》和《雷鋒日記》這一類的書,堅持走過那段艱苦歲月的。

這一段艱苦歲月對我們來說,有如老一代革命者走過的長征。是嚴峻的考驗,也是有益的鍛煉。正由於它為我們人生之路墊了底,以後的幾十年裏不管遇到什麼艱難困苦,我們都沒有退卻過,不管遇到什麼政治風浪,我們也沒有動搖過。無論曆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還是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困難挫折,在我們這一批莘莘學子中,絕大多數人的頭腦都始終保持著清醒狀態,立場和意誌都十分堅定。

時間一閃已經過去近30年了。那一去不複返的青年生活,那一張張稚氣而又生龍活虎的麵容,以及那種孜孜石乞石乞刻苦學習的頑強精神,就仿佛在昨天一樣。我實在不相信自己已經“老之將至”了。然而不信不行,如今我們的子女已上了大學,有的就在母校就讀。看到他們幸福愉快的校園生活,看著他們優越的生活學習條件,我由衷地為他們驕傲,為他們祝福,做夢也不願意讓他們重過那種艱苦的生活。正是為了這個,我必須把這段非常歲月告訴他們,讓他們永遠不要忘記過去,時刻珍惜今日。

此文原載山西大學建校九十周年校友回憶文集《群星璀璨話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