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在初為人父、人母的同時,往往還要兼學另一種技能,那便是狠心。雖然乍一聽有些可怕,其實,所謂“狠心”,做到兩點就可以了:一是麵對孩子的不恰當要求堅持拒絕;二是針對孩子的性格弱點要及時糾正,絕不能姑息。
第一,堅決拒絕孩子的不恰當要求。貝貝1歲時因家人過分疼愛,使她養成了用哭做武器以達到目的的習慣,變得很任性。於是媽媽與家人商量要“狠心一點”,讓貝貝懂得哭鬧不能解決問題,遇事要講道理。如果她吃飽、睡好,沒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隻是無理取鬧,就要對貝貝狠心說“不”。雖然每當此時是貝貝父母最心疼最難熬的時候,但他們明白,隻有狠狠心堅持住才能讓貝貝改掉用哭鬧做武器的壞毛病,才能為以後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與貝貝“鬥爭”了幾個星期後,她終於懂得無理哭鬧是沒有用的,不再動輒就哭鬧了。
拒絕孩子的不恰當要求時要注意三點:首先,家庭成員要站在統一戰線,以免這裏對孩子狠心,那裏卻偷偷地“放水”;其次,對孩子講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後針對孩子的思想告訴他家長的想法,讓他明白為什麼不可以;再次,與孩子做朋友,經常與孩子交流,並把孩子作為家庭的重要成員,家裏家外的大事小事對孩子講一講,這樣孩子對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減輕孩子對管教的逆反心理。
第二,糾正孩子的性格弱點。雖然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孩子小,性格還沒有定型,還是可以糾正的。糾正不良性格是一個長期反複的過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玲玲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發現她很內向、膽小,不敢和小朋友玩,不敢叫人,不熟悉的人和她說話會被嚇哭。因為膽小,玲玲的依賴性也很強,不能離開媽媽半步。如何讓玲玲變得開朗大方呢?媽媽想最好的辦法是盡量帶她多接觸人、接觸社會。經過認真考慮,媽媽決定提前送孩子去幼兒園。
幼兒園就是個小社會,不但有眾多的小朋友,還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既能鍛煉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又能鍛煉孩子的獨立性。玲玲才2歲半,既不會說話,生活也不能自理,雖然對玲玲能否承受住這個考驗不無擔心,媽媽還是狠狠心送孩子上了幼兒園。一開始玲玲又哭又鬧,去不了幾天就吵著不去,每當這時候,媽媽總是狠心地堅持送玲玲去。慢慢地玲玲適應了,並且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喜歡上了幼兒園。雖然還很膽怯,但也在慢慢好轉中。
為孩子塑造一個良好的性格和理性的思維習慣,是父母贈予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自古嬌兒難成材,做個狠心的父母,才是真正愛孩子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