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李·艾柯卡——把樂觀的心態傳遞給孩子(2 / 2)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孩子的朋友多嗎?興趣愛好廣泛嗎?

2.麵對困境的時候,孩子能較快擺脫嗎?

3.你的思維方式樂觀嗎?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快樂,心智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樂觀的性格,決定孩子的人生成敗,它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較有利的一麵,期待更有利的結果。調查顯示,開朗樂觀的人不僅較為健康(其癌症患率明顯低於悲觀抑鬱者),而且生活較為幸福,事業上也較易獲得成功。

也許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樂觀,有些孩子則相反。但心理學家發現樂觀性格是可以培養的,即使孩子天生不具備樂觀品質,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實現。那麼,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呢?

第一,鼓勵孩子多交朋友。不善交際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鬱悲觀,因為他們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所以更容易感受孤獨和痛苦。如果孩子性格比較內向的話,那麼家長要引導孩子多結交一些性格開朗、樂觀的同齡朋友。

第二,讓孩子愛好廣泛。開朗樂觀的孩子心中的快樂源自各個方麵,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他就很難保持長久快樂,試想:隻愛看電視的孩子如果當晚沒有合適的電視節目看,那麼他必然會鬱鬱寡歡。有個孩子是個書迷,但如果他還能熱衷體育活動、飼養小動物或參加演劇,那麼他的生活將變得更為豐富多彩,由此他也必然更為快樂。

第三,引導孩子擺脫困境。即使天性樂觀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但他們大多能很快從失意中奮起,並把一時的沮喪丟在腦後。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著意培養他們應付困境乃至逆境的能力。要是一時還無法擺脫困境,那麼可教育孩子學會忍耐和隨遇而安,或在困境中尋找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參加運動、遊戲、聊天等等。

第四,擁有自信十分重要。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開朗樂觀——這就從反麵證實擁有自信與快樂性格的形成息息相關。對一個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滿自卑的孩子,家長務必多多發現其長處,並審時度勢地多作表揚和鼓勵,來自家長和親友的肯定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第五,家長要有樂觀的思維方式。家長在生活中的樂觀態度,對孩子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孩子會通過觀察和模仿逐漸養成樂觀品質。比如說,這會兒下雨了,就要引導孩子說“下雨了”,而不要說“該死的天,又下雨了”,因為這樣說並不能改變下雨的事實。當然,就算說“太好了,又下雨了”,也不能使雨發生任何改變,可是如果把這種話說給孩子聽,情況就大不一樣!“瞧,太好了,又下雨了!小鳥在歌唱,小草也在歌唱,它們都得到了雨的滋潤”,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讓他無論麵對何種環境,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