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林肯(1809~1865),美國政治家,第16任總統。他是溫和的反奴隸製主義者,認為奴隸製度是錯誤的。1854年,北方各州主張廢奴和限製奴隸製的人士成立了共和黨。1860年,他代表共和黨當選總統。同年,南方脫離聯邦,宣布獨立,挑起南北戰爭,他為聯邦統一而戰。1862年頒布《解放黑奴宣言》,1864年再次當選總統。1865年,內戰結束,北方獲勝。同年4月,他在劇院觀看戲劇時被奴隸主支持者刺殺。林肯在美國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曆史學家評為真正偉大的總統。
林肯的母親南希·漢克斯是一位心地善良的農村婦女,虔誠地信奉著基督教。每次從教會回來,她都會把林肯找來,讀一段《聖經》給兒子聽,用其中的道理教導他。母親告訴林肯:“《聖經》裏有善道,有孝道,有痛改前非的教訓,有借著聖靈使內心深處得到淨化、使恐懼和焦慮得以平靜安慰的力量,有使灰心絕望的人再一次鼓起勇氣的能力。”
母親用自己虔誠的信仰,給小林肯灌輸了人生最初的啟蒙。林肯則在母親的叮嚀和教導下,從小就具有一顆仁慈善良的愛心。
有一次,林肯從路邊抱回來一條小狗,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看,我們發現這條狗在路邊叫得可憐,它有條腿斷了。我們用木條把它的斷腿固定起來了。你同意我喂養它嗎?”
母親對兒子富有同情心的做法感到高興,微笑著點了點頭。
林肯長大後雖然沒有特殊的信仰,但是他從小受母親賦予的《聖經》思想感化,具有深切的同情心和愛心,救助了無數民眾。他曾說:“我們所走的道路是和平而公正的,上帝也必定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育子智慧
請真誠地回答以下問題:
1.你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
2.你曾經和孩子一起做過充滿愛心的事情嗎?
3.當孩子做出一些愛心舉動時,你的態度如何?
愛心,就是懷著一顆有愛的心去做事做人。有人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笑得更燦爛,內心更溫暖,而他長大後也更接近成功。培養孩子愛心的最佳時期是在童年,家長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建立起孩子的愛心天堂。
第一,以身作則。父母的表率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孩子們初入人世本是白紙一張,對社會的態度以及為人處世的原則很多都是從家庭的氛圍中慢慢培養出來的。有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很有愛心的人,在這樣的家庭裏長大的小孩,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長大了必定是個充滿愛心的人。想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培養孩子的愛心,機會其實有很多。譬如,下雨天碰上沒帶傘的路人,如果順路可以替別人遮一程;路不好走,碰上腿腳不方便的人或者年老體弱的人可以攙扶一把;碰上乞討的老人,可以給別人一點吃的或者一點錢。雖然這些是小事,但是父母做了,孩子也會效仿,無形之中就培養了他的愛心。
第二,旁敲側擊。很多父母不喜歡直接教導孩子如何做,而有時候孩子也確實不喜歡聽父母的嘮叨。所以有時候旁敲側擊一下也許能起到不錯的效果。譬如,你剛好和孩子走過一段難走的陡坡,有心的父母會告訴孩子:“上次下雨媽媽走過這裏的時候差點摔倒,幸好有個和你一樣大的好孩子扶了我一把!”話裏流露出的讚賞與感激無異於告訴孩子媽媽喜歡怎樣的小孩,使他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不要小瞧這一句讚賞的力量,它會讓您的孩子確定心中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第三,適當引導。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做父母的隻需要做適當的引導,就可以讓孩子的思維跟上。譬如,在路邊發現受傷的小貓,媽媽提問說:“這隻小貓受傷了,怎麼辦呢?”孩子會告訴你:“我們來給它包紮一下吧!”或者“趕緊把它送到醫院去吧!”孩子的心中有想法,有時候隻是會有些無能為力或者束手無策,如果有父母的鼓勵和引導,孩子的愛心就能發現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