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馬掌師傅(1 / 2)

田洪波

馬掌鋪開在清河鎮的袁橋車馬店,是近百裏出了名的車把式驛站。

鋪麵不大,從車馬店窗口到對麵一人高圍牆丈量開去,也不過二十平方米的樣子。院中央豎立著四根一人多高的圓木柱子,直徑約十厘米,排列成一個長方形,長寬與馬大小相等。邊上設有風箱和火爐。

大師傅姓和名城,不怎麼愛說話,一張臉終日灰著。有車把式玩笑地將他的臉與馬扯在一起,甚至幹脆稱呼他為“河馬”。和師傅也不惱:“小心我給你的馬釘三掌!”

和師傅特別疼馬。

釘馬掌前,和師傅總是先親近馬,和馬貼下臉,然後再輕輕用手拍拍馬的頭。那馬就好像懂得了他的意思,噅噅地嘶一聲,在接下來的叮咣聲中配合他把掌釘好。

看和師傅釘馬掌是一種享受。他總是慢慢給馬抓癢癢,輕輕撫摸它的腿,非常非常慢。然後才猛地一抓馬腿,立馬蹲襠式,用大腿抵住了,用刀鏟蹄。

和師傅鏟蹄常如癡如醉。

他先用羊角錘去掉磨壞了的舊鐵掌,再拿鏟刀將馬蹄子上老化且不規則的部分削掉。那鏟刀的長柄直抵和師傅的腋下,他是用肩膀發力的,嘴也咧得很大。

和師傅給大家介紹過自己的經驗,說光鏟馬的角質部分,馬並不疼,但如鏟多了,鏟到了馬的神經:“你就看它尥蹶子吧,準踢你!”

這樣的蠢事和師傅從沒幹過,他總是拿捏得恰到好處。

和師傅上釘也有很大講究,他做的釘薄厚均勻,沒有明顯的毛刺。淬的火口也好,大了發脆,容易斷裂,輕了硬度不夠,會偏軟,不耐磨。馬掌往往打成U形,約有兩個銅板厚,均布七個長方形的釘孔,大小絲毫不差。

和師傅常常隻需了一眼,便知馬掌大小。這一點深讓徒弟柱兒佩服。柱兒還佩服他馬掌打好之後,牽著馬走圈時,那“嘁咣嘁咣”的清脆聲響中,師傅臉上洋溢的得意。

但師傅也有讓柱兒不感冒的地方,那就是對他的女人。他好像總怕著她什麼,在她白眼仁多黑眼仁少的注視下,總是先天就矮了一截。

有幾次,車把式多給了師傅兩個銅板,柱兒便喜滋滋地向師娘討好說:“看我師傅多能耐!”

師娘卻從鼻孔裏“嗤”了一聲:“他能耐?他能耐什麼?”

和師傅總是求救似的瞥女人一兩眼,然後低下漲紅的臉不吭聲。這一度讓柱兒很納悶,悄悄問師傅是怎麼回事,師傅臉上暴起青筋,狠狠踹柱兒一腳:“打好你的馬掌鐵,小孩子家家,知道大人什麼事!”

十六歲的柱兒弄不懂師傅的隱衷,他隻能聽任師傅和自己在師娘麵前低聲下氣。師娘的嘴巴總沒個閑的時候,不是嗑瓜子兒就是叼支煙。她每天來幾次大車店,與個別車把式開一些葷的玩笑,時不時浪笑幾聲。每每這時,師傅總是借故躲到車店的院裏去。有一次,在車店井台那兒,有個老板甚至把手伸進了師娘的衣服裏,但任憑柱兒悄悄喊叫師傅,師傅就是沒看見一樣,該幹嗎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