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才終於體會到,什麼叫“術業有專攻”。
自從上次把那本種田教材交給李田——就是那個很會種田的老農,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這他忙裏偷閑,給自己放了一假,悠悠哉哉地到了下午,突然想起來還有這件事,於是讓人將李田找來,想順便問問他研究的進展如何。
結果這一問不打緊,費才很快就陷入了智商不足模式。
最開始的時候,他還一本正經地聽著老人的彙報,可聽著聽著……他就現自己聽不懂了。
但他是巫神派下來的神使啊!他是全知全能,智慧過凡人一萬倍的神使,區區種田的事情,怎麼能自己聽不懂呢?
可讓費才淚流滿麵的是……他確實是聽不懂啊!
仔細想想,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他一個從在城市裏長大的人,讀得又不是農業專業,平時看點新聞啥的也會去關注這方麵的知識。除了知道個大德魯伊袁隆平,其它關於現代農業的知識他還真是一竅不通。
孔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老頭子自從獲得這本寶書後,猶如現了一個新大6,激動萬分之下,日夜研讀,就連睡覺都是抱著書睡的,心中對神使大人的崇拜之情也早已達到了極點。
今眼見神使大人親自過問自己的學習情況,他自然得好好表現一番,越講越專業,很快講得眉飛色舞、抑揚頓挫,專業詞彙一個接一個。可憐費才雖然聽得懂上半句聽不懂下半句,臉上卻得保持嚴肅表情,還要不時“嗯”“啊”兩聲,表示讚同老人的觀點。
李田水都沒喝一口,一口氣從太陽高掛講到太陽西沉,那激昂的樣子,看得連費才都不忍心打斷,隻好正襟危坐地聽了一下午課,好似對方才是教授,自己不過是個剛進大學的毛頭。
等太陽徹底落山的時候,李田終於講完了。
“神使大人,民愚鈍,倉促間學得的知識不及大人萬一,還望大人指點。”老人恭恭敬敬道。
“咳……呃……你也講辛苦,先喝口水……”費才半憋了這麼句廢話出來。
李田聽了,心頭卻不由得一暖,心想自己一個微不足道的寨民,神使大人竟然也如此關心,趕忙拿起杯子喝了一口。
“你剛剛講的大致上……還不錯,隻不過有些細節嘛……還不太精確,不過……考慮到才接觸這些新知識沒多久,已經很難得了……”
完這話,費才頓時現,自己廢話的功力與日俱增,已經幾乎可以和自己過去的領導媲美了。
李田聽了,麵露沉思之色。
“不過!作物種植到底是一門實用科學,你剛剛了很多,卻還沒有告訴我——明年開春以後,如果在耕種人數減少三分之一的前提下,要將糧食產量提高一倍,需要哪些條件?”
到底,這才是費才真正關心的事情,等到明年,職業化的軍隊要建立起來,負責工程建設的巫師甚至巫女也將達到一定人數。這種情況下,參與耕種的人數肯定會減少,但人均產出的糧食卻必須增加,要實現這一點,除了提高耕種人的勞動積極性,耕種工具、耕種技術的提升也是必須的。
李田聽了費才的問題,也頓時恍然大悟:“神使大人指點的是!其實民平日也思索過這個問題,如今便向大人一一稟明。”
接著,老人從水利、到工具、到種子、再到化肥一樣一樣地了起來,費才這回也打起精神,拿來紙和筆,老人一邊,他一邊在紙上記錄。
這一,又是一個多時過去了,色已經黑了下來,李田告退後,費才拿著手中的紙張,認真思考起來。
南疆不比華北平原,多為梯田,因此大型機械是用不上了。
要提高產量,主要還是落在了種子、化肥、水利這三樣上麵,剛剛老人也同樣強調了這三點。
前兩樣可以通過即時兌換符輕鬆解決,最後一樣卻需要費才重點關注。
距離明年開春,已經不過四五個月,能否這在之前完成河工程一期,將直接影響到糧食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