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 定性評價
1.曆史價值
杜陵遺址在中國曆史學和考古學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是西漢中期皇帝陵寢製度的代表。已有的考古工作已基本明確了杜陵的形製布局,完整的考古資料顯示證明杜陵在中國古代帝陵製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2)是西漢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方麵的主要對象。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藝術、建築、科技史等學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西漢中興皇帝的陵墓,反映了西漢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麵,杜陵對研究這一時期的曆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3)是西漢王朝“中興”時期的喪葬禮儀的代表,對研究西漢中期典章製度等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西漢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期的鼎盛時代,在我國古代曆史上,封建社會的中央統一帝國始於秦代,但是秦帝國僅僅存在十五年,封建社會的各種典章製度的完善、確立和鞏固,實際上是完成於繼秦而立的西漢王朝。漢宣帝是西漢一代的中興皇帝,在他執政期間,漢代的各種製度趨於定型。因此,漢宣帝在西漢王朝曆史上是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
我國古代統治者認為:“治身者斯須忘禮,則暴熳入之矣;為國者一朝失禮,則荒亂及之矣。”禮儀被他們認為能“通神明,立人倫,正情性,節萬事”。喪葬製度是禮儀典章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漢皇帝的陵墓,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最高喪葬禮儀。從這點而言,宣帝杜陵反映了西漢王朝“中興”時期的喪葬禮儀。漢代喪葬“事死如生”,因而保護杜陵,對於研究西漢中期社會狀況、典章製度等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
2.藝術價值
杜陵現已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主要為陶器、石器、鐵器和銅器,這些出土文物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文化價值。
杜陵出土的陶器主要包括建築材料、生產工具、生活器皿及其他器物,其中建築材料最多。建築材料主要是磚、瓦和瓦當等。其中,磚的種類有方磚、長方磚和長條磚,不同類型的磚其紋飾種類是相同的。磚及瓦的紋飾相當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建築藝術水平,以及人們的審美觀念。
出土的畫像石及畫像磚,藝術表現力豐富,是特殊的藝術形式,是現實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作品。畫像石及畫像磚不是一種單純的、專門的藝術,更不是一件孤立的繪畫、雕刻藝術品,而是當時特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和文化現象,是為喪葬禮俗服務的藝術作品。畫像石及畫像磚藝術的功能,表現在它密切聯係著寢宮、便殿等墓葬建築,其題材內容的選擇和位置的安排等,都是從為建立與漢宣帝死後和冥世間的聯係的角度而考慮的。
同時,畫像石及畫像磚也是集繪畫和雕刻為一體的特殊藝術形式,其成型技術雖為雕刻,但依其整體藝術形態而言又似繪畫,具有繪畫的構圖表現方式,因而,研究杜陵的畫像石及畫像磚,對認識和研究我國漢代繪畫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畫像石及畫像磚就像一麵曆史的鏡子,映射出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境況,而畫像中那些神靈、仙人、怪異的圖案,則充分地表現了畫像石及畫像磚藝術的浪漫主義色彩,可見,漢畫像融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於一體,其藝術形象使物體的生命得到升華,使之更加傳神,充滿著力量、動感和氣勢。
杜陵出土有大量陶俑包括人物俑和動物俑,這些陶俑亦是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一朵奇葩。漢代陶俑個體的形象極為逼真,細部塑造細膩,藝術成就舉世無雙。陶俑充分反映了當時的製陶工藝水平、軍陣和服飾,此外陶俑題材廣泛,能真正反映現實生活、社會風尚、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