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一些專家認為,大遺址不僅僅是原有分類意義上的大型古遺址、古墓葬或大型古文化遺址的簡稱;大遺址與自然和曆史環境有密切聯係,有一種自為或計劃的群體係統和組合,地下遺跡遺物埋藏豐富,蘊涵大量的曆史信息。大遺址可以包括在考古學和我國曆史上占有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地位的村落、城市、手工業、軍事、交通、水利、宗教、喪葬等設施的遺跡及相關環境。總之,大遺址就是價值突出、規模宏大的文化遺址、遺存和古墓葬(古墓群和陵墓區)等的統稱。

大遺址概念的提出和廣為傳播,反映了我國對文化遺產的學術研究和保護管理觀念上的進步。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曆史延綿不斷、長期統一的古文明發達的大國。大遺址作為古文明的集中代表,這一概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中國曆史文化遺產的基底性特色。大遺址的提法,還帶有榮耀、自豪、重視、惋惜、感歎等感情色彩。

2.大遺址分類

(1)從考古上劃分

遺址是指人類活動的遺跡,屬於考古學概念。遺址的特點表現為不完整的殘存物,具有一定的區域範圍,很多史前遺址、遠古遺址多深埋地表以下。埋藏地下的遺址的發現多與人類活動有關,如農業生產、建築工地施工等;很多古代遺址屬於探險發現;古代城市、古代建築遺址多為殘垣斷壁,各種生活用品表現為殘破和不完整,但可以通過考古和人類學研究尋找人類生活軌跡;很多遺址屬於戰爭、災難之後的遺存。上述遺址中的大遺址從考古上可劃分為:

人類在史前生活的遺存稱為“史前遺址”。如大地灣遺址、青海柳灣墓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三星堆遺址、丁村遺址、水洞溝遺址、元謀猿人遺址、藍田猿人遺址、大汶口遺址、石家河遺址、廟底溝遺址、雕龍碑遺址、仰韶村遺址、薑寨遺址、大河村遺址、城子崖遺址、大甸子遺址、陶寺遺址、良渚遺址、城頭山遺址、馬家窯遺址、屈家嶺遺址、喇家遺址、塔溫搭裏哈遺址、成都平原史前遺址等。

人類文明以後,曆史年代久遠的遺存稱為“古代遺址”。如:秦鹹陽城遺址、漢長安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唐長安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臨安城遺址、遼上京遺址、遼中京遺址、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元上都遺址、明中都皇城、蔡國故城、鄭州商代遺址、殷墟、五女山山城、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遺址、樓蘭故城遺址、古格王國遺址、鄭國渠首遺址、金界壕遺址、銅嶺銅礦遺址、清涼寺汝官窯遺址、上林湖越窯遺址、湖田古瓷窯遺址、宋陵、遼陵及奉陵邑、石寨山古墓群等。

曆史年代不久遠的遺存多屬於具有特殊文化意義近現代紀念地。如:孟良崮戰場遺址、紅色娘子軍遺址、台兒莊遺址等。

(2)從遺址的現存狀態劃分

從大遺址的現存狀態可大致分為兩大類,即地麵大遺址和地下大遺址。這樣劃分,主要是因為地麵和地下遺址兩種情況,其保護麵對的問題和對策有著較大的不同。地麵遺址雖沒有了當初建造時的形態和功能,但仍有部分遺跡保留在地麵以上,如一些早期宮殿建築的台基,一些古代城牆、圍牆的殘餘。地下遺址是指遺址全部被覆蓋於地下,須經考古發掘才能分辨的遺址,如早期夏、商、周的城市和宮殿遺址,這些遺址大部分都是經過考古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