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良同誌:
你的信和開題報告今天上午收到,我很高興,仔細看過後立即給你回信。
選題比較好。這是一個“中等”(不一定準確)題目,不大不小,有可能做出一些新意,而且通過博士論文看出作者的知識麵和駕馭資料的能力。區域文化需要研究,不僅是器物,而且包含思想性的東西。這個題目有可能將文獻資料和實物資料結合起來研究。
我這裏想提一點,最好在題目允許的範圍內從器物看文化、看思想,你試試看。最近我參加一個關於中華優秀文化研究著作的評審會,參評的一本書,名《楚文化與漆器研究》(湖北文物考古研究所),會上的考古學家極力推薦,我不懂考古,翻了這部書,直覺的印象覺得好,通過漆器看楚文化,深受啟發。我想,有時也可以通過器物去看思想,當然這需要嚴密的論證,不能隨意發揮,如果做好了,就是對於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點滴貢獻。因此,我建議,你不僅要注意地下文獻,而且要注意地下實物,並予以科學地分析,提升思想的高度加以論述。你麵對三方麵的資料:1.地下文書;2.傳世文獻;3.器物。如果你將三方麵變成一個總體,進行分析,你的論文將是別開生麵,你試試看。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地下文書的解釋上。我希望你的論文能展示你對資料掌握的本領,這是博士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
通過你的提綱,似乎覺得你對楚文化中的器物注意不夠,關於器物內在思想文化的關注也不夠,可否試著增加這樣一個視角,如何?請酌。當然,我們研究器物和考古學家不同,器物是人製造的,在器物裏是否體現了人的意識和社會意識?可能有的,你提綱中有一句話:“從最新考古發現可以找到許多材料證明楚國的地域文化與道家哲學的內在聯係。”很好!這個視角和觀點,在你的論文中應展開說明。說明並不離開主題,恰到好處。將來你的論文寫成,我將注意你在這一點上做得如何,努一把力,在博士論文方麵展示一下風采,如何?我想這是可以做到的。我隻提這麼一點意見,供你參考。你的論文開題報告,是經過我們研究所許多老師的幫助才定型的,應當謝謝他們。
祝好!
張豈之
200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