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語音助手“後來居上”
新聞背後
作者:高春燕
“今天天氣怎麼樣?”
“北京今天晴,溫度-15℃~-5℃,北風3~4級。”
無論是打電話、發短信、搜索應用,還是查找周邊信息,隻要你打開語音助手應用,點擊話筒,說出需要尋找的信息,不必親自打開各種應用程序並且手工輸入,你就可以輕鬆實現信息搜索。語音搜索讓人機交互變得更加順暢和便捷。
蘋果發布的Siri語音助手讓語音識別應用風靡全球。瀏覽器內嵌語音搜索已經成為標準配置,應用商店中的類Siri應用也不勝枚舉。現在,語音助手類應用的功能已經不僅是早期用戶開車時候簡單撥打電話,而是包羅了各種信息,你甚至可以跟語音助手進行調侃式的對話。
由於本地化等因素,Siri在中國市場的不成功給本地企業帶來了機會。科大訊飛、搜狗和百度的語音助手各具特點,可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率較高,語音輸入功能讓人耳目一新;搜狗語音助手識別速度快,可快速搜索網頁信息;百度語音助手的優勢則在於搜索結果精確度高。盡管廠商的戰略布局熱熱鬧鬧地進行,但到目前為止,用戶的接受程度並不是很高,這多少給人曲高和寡的感覺。究其原因,無外乎語音識別技術不成熟和搜索結果“答非所問”。
為此,百度近日發布的首款語音助手,在語音識別和搜索結果優化上進行了改進。在語音識別方麵,記者從百度相關產品經理那裏了解到,百度將DNN(深度神經網絡技術)運用到語音識別產品中,宣稱將語音相對識別錯誤率降低了25%。
在搜索方麵,百度語音助手憑借百度強大的開放平台和語義分析技術基礎,能夠更加智能地滿足用戶需求。它融合了語音指令、語音搜索、語音問答等功能,用戶通過語音輸入,不僅可以使用打電話、搜索信息、下載應用、打開網址、趣味問答、手機設置、LBS周邊服務等幾乎所有手機常用功能,並且支持調用本地應用,能夠更全麵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例如,搜索“附近的團購信息”,百度語音助手反饋的信息是附近的團購信息列表,並且在地圖上顯示出來。而記者試用的其他幾種語音助手應用,有的沒有理解輸入內容,有的盡管對輸入語音識別和理解清晰,但是卻顯示“無法提供相關信息”。此外,百度語音助手還支持本地應用程序的調用。語音輸入“微博”,它就會為你打開本地微博的App應用,而不是打開微博頁麵。
IBM預測,到2018年,人機交互將變得更加智能,電腦可能在理解語音信息能力方麵比人類更強,比如分析一個嬰兒的哭鬧聲,了解他最想要什麼,或者通過傾聽外界的聲音來預測自然災害。語音交互的前景由此可見一斑。而在移動互聯時代,語音搜索也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移動互聯入口,搜索廠商在關聯分析和搜索結果呈現上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百度希望憑借語音搜索,對未來移動互聯入口進行戰略性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