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統散而小說興。始乎周季,盛於唐,而浸淫於宋。韓非、列禦寇諸人,小說之祖也。《吳越春秋》等書,雖出炎漢,然秦火之後,著述猶希。迨開元以降,而文人之筆橫矣。若通俗演義,不知何昉。按南宋供奉局,有說話人,如今說書之流。其文必通俗,其作者莫可考。泥馬倦勤,以太上享天下之養,仁壽清暇,喜閱話本,命內璫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於是內璫輩廣求先代奇跡及閭裏新聞,倩人敷演進禦,以怡天顏。然一覽輒置,卒多浮沉內庭,其傳布民間者,什不一二耳。然如《玩江樓》、《雙魚墜記》等類,又皆鄙俚淺薄,齒牙弗馨焉。暨施、羅兩公,鼓吹胡元,而《三國誌》、《水滸》、《平妖》諸傳,遂成巨觀。要以韞玉違時,銷熔歲月,非龍見之日所暇也。
皇明文治既鬱,靡流不波;即演義一班,往往有遠過宋人者,而或以為恨乏唐人風致,謬矣。食桃者不費杏,縠毳錦,惟時所適。以唐說律宋,將有以漢說律唐,以春秋戰國說律漢,不至於盡掃羲聖之一畫不止!可若何?大抵唐人選言,入於文心;宋人通俗,諧於裏耳。天下之文心少而裏耳多,則小說之資於選言者少,而資於通俗者多。試今說話人當場描寫,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決脰,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貞,薄者敦,頑鈍者汗下。雖小誦《孝經》、《論語》,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噫,不通俗而能之乎?茂苑野史氏,家藏古今通俗小說甚富,因賈人之請,抽其可以嘉惠裏耳者,凡四十種,畀為一刻。餘顧而樂之,因索筆而弁其首。
綠天館主人題
【注釋】
史統散:著史的傳統散失。散,解散。
周季:周代末年。
浸淫:泛濫,蔓延,擴展。
列禦寇:即列子,相傳為戰國時鄭人,著有《列子》,《漢書·藝文誌》列入道家。今本《列子》疑為魏晉時人假托。
《吳越春秋》:東漢趙曄撰。記述吳國、越國的史事,收集了不少民間傳說,近於小說。
炎漢:即漢代。漢代皇帝自稱以火德而王,故稱“炎漢”。
秦火:指秦始皇焚書。
迨:等到。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
橫:橫肆,縱放。指大量寫作。
昉:起始。
供奉局:宋代並無供奉局之設。唐代有翰林供奉(原先叫翰林待詔),宋代“供奉”是內侍(宦官)官階名,有內東頭供奉官和內西頭供奉官。這裏所說“供奉局”,是泛指宮內伺候皇帝的機構。唐、宋宮內均有以技藝侍奉皇帝的人。據《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載,宋宮廷內有說話人為皇帝講唱小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