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華元·公子側(2 / 2)

有了解揚傳遞的喜訊,加上華元和軍民同仇敵愾,睢陽的守衛一直堅不可摧。就這樣,雙方僵持了九個月之久,晉國的援軍依然蹤影全無,而睢陽城也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出現了易子而食的慘狀。但是在華元的激勵下,宋國軍民依然有和睢陽共存亡的決心。

此時的楚軍其實也到了山窮水盡地步!軍中糧草最多再能維持七天,如果在七天內攻不下睢陽,楚軍也不得不撤回了。要不是申犀在楚莊王麵前哭訴,楚軍在此以前就班師回國了。

在這種進退維穀的境地,楚軍隻好作出要持久圍困睢陽的樣子,他們安排一部分士兵在睢陽城外修築營房,耕種莊稼。華元看見後對宋文公說:“楚軍做了長期圍困我們的打算,而晉國的救兵至今沒有消息,現在我隻有冒險潛入公子側中軍大營,如果能劫持了他們主帥,還有講和的可能。”走投無路的宋文公也隻得答應這一步險招了。

華元早就觀察清楚了公子側的營帳,而且還探明白了楚王和公子側身邊隨從的姓名。當天深夜,華元坐著竹筐從城牆上吊下來,扮作楚王身邊隨從,帶著一個酒壺,以楚王慰勞主帥為名,竟然輕易地進入了公子側的營帳,並坐在了他的床沿。

當公子側被華元輕輕推醒並得知他是楚國華元後,頓時大驚失色。沒等他說話,華元就壓低聲音說:“我奉主公之命,特地來拜訪公子,目的隻是想向你們求和。公子如果答應,我們宋國從此永遠聽從楚國;如果不答應,那麼我現在隻有為公子陪葬了!”說罷用匕首抵住了公子側的胸口。

公子側趕忙說道:“無論什麼事都可以好好商量,沒必要動粗呀。”

華元收了匕首然後下拜道:“隻因為我們宋國危在旦夕,所以不得已作出了這樣失禮的舉動,真是死罪,請你原諒!”

“你們宋國現在到底是什麼狀況?”鎮定後的公子側問道。

“危在旦夕!已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華元如實地回答。

“你為什麼要把這麼重要的情況告訴我呢?”公子側不解地問。

“常言道‘君子不乘人之危’,我知道元帥你是正人君子,所以如實相告。”

“那你們為什麼還不投降呢?”

“國家雖然到了滅亡的時刻,但是我們宋國老百姓更有與睢陽共存亡的決心,怎麼會簽署城下之盟呢!如果你們能退軍三十裏,我們主公願意投降,從此永遠做楚國的屬國。”

“既然你坦誠相見,我也如實地告訴你:我們隻有七天的糧食了,七天內攻不下睢陽,我們也得撤軍。修築營房,耕種莊稼隻是嚇唬你們而已。”公子側也把楚軍的真實情報告訴了華元。

公子側答應次日退軍三十裏,華元也表示雙方講和後,自己會主動留在楚國作為人質。雙方的主帥就這樣達成了君子協定,而且二人還真誠地結拜為兄弟。公子側派人送華元回到了城中。

第二天一早,公子側就把昨夜的事情如實稟報了楚莊王。莊王聽了大怒道:“你怎麼把我們的軍情透露給敵人呢?”

“區區一個弱小而且危難的宋國,還有那麼誠信的大臣,難道我們還不能以誠相見嗎?”聽公子側這樣一說,楚莊王也高興地答應退軍三十裏,雙方就此停止了戰爭,宋國歸順了楚國,華元作為宋國不背叛楚國的擔保,就此留在了楚國並且和公子嬰齊也成了好朋友。在楚國期間,他還向公子側提出了和晉國休兵,使老百姓免受戰亂之苦的建議,可惜沒有得到實施。直到約公元前582年,宋文公去世,華元為了奔喪才回到了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