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邊緣愛情——愛與痛的邊緣,更需勇氣(3)(1 / 3)

浪漫是出其不意,打破事物的常規,將現實的規則拋在腦後。一個富人買九百九十九朵紅玫瑰不算浪漫,隻能算俗套。但一個貧窮的拾荒老人,給自己的老婆折回一把野花,是為浪漫。因為在當下的情況裏,他本該關心的是晚上是否有米下鍋,但愛情讓他做了出乎意料的事情。

一個大學生說:“浪漫就是不切實際,就要不顧後果。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就是浪漫。上大學時把兜裏最後幾塊錢全買成花,越過兩個城區隻是為了去見女友一麵,再趕著在晚上宿舍關門前跑回來,在熄燈前老著臉皮借上鋪一包方便麵,幸福的感覺整整持續一宿。”你看,浪漫是一種愛的迫切表達,與金錢無關,也與那些無聊、庸俗的道具無關。

除此之外,浪漫還是一種心意,體現為細節處的用心。一萬句美麗的誓言不是浪漫,隻能算空洞的廢話。但天冷時脫下衣服為對方披上是浪漫,努力學唱一首對方最愛的外文歌曲是浪漫,保留所有的車票、電影票、旅遊景點票是浪漫,吃魚時為對方挑出魚刺也是浪漫……你看,浪漫與豪言壯語無關,也未必是強人所難。

說到這裏,或許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浪漫絕不僅僅是什麼刻意設計好的小伎倆,也不是金錢堆砌的華麗意象,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和關懷。在你還買不起花的時候,買花給她,這是浪漫。等你能買下一座花園的時候,花已經不浪漫了。

浪漫有時候是一種心態,有一顆純淨、詩意的心靈,世界就會在浪漫中運轉。同樣的森林,浪漫的人想到了愛麗絲仙境,現實的人想到了砍倒的木材和大把的鈔票,這是天性使然。

浪漫這個詞是抽象的,像一張空白的畫布,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被不同的靈感啟發,創作出不同的作品。而不是安排好的固定情節,在一雙渴求的眼睛下,逐一兌現,更不能放在商場裏待價而沽。

在我心裏,最浪漫的故事不是驚心動魄的《泰坦尼克號》,而是甜蜜又心碎的《麥琪的禮物》。

丈夫賣掉了祖傳的金表,為妻子買了一套發梳,而為了給丈夫買一條白金表鏈作為聖誕禮物,妻子賣掉了一頭秀發。盡管彼此的禮物都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他們從中獲得了比禮物更重要的東西,就是愛。這故事是作者為了緬懷前妻而創作,我想他寫下每一個字的時候,心裏一定都充滿了愛。

有人說,“浪漫一定會被現實所擊敗。”為何非要讓這兩者來一番你死我活的較量,我並不明白。因為浪漫應該是現實的一個部分,有它的存在,使得現實少了些銳利,減了些冰冷。愛上浪漫,不應該是源於憎惡現實的醜陋,而是發自內心地想去創造自己的現實。我也相信,一個固執地認為“現實醜陋”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懂得浪漫的。浪漫有一個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捕捉生活裏被人忽略的美。

花鈔票、花時間、花腦力、花體力……趕快跳出這些陳年的窠臼吧。

最浪漫的事,還是發生在內心裏的悸動和翻滾,或許沒有說,也沒有做,是在心裏想了千萬次,模擬過千萬回的瘋狂,是我們自導自演的電影。

真正浪漫的事是發自內心做出來的,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擺出來的。

浪漫,不應是童話,不是刺激,而是真實,是讓人淡淡舒暢的感覺,是綿綿地流淌著的溪流,是毫無理由的親切,是絕對的信任。生活是杯盞之間的細碎磕碰,需要細節,浪漫亦是。

可疑的第四種情感

生命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則痛苦,滿足便無聊,一些人的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中搖擺。——叔本華除了一見鍾情的天雷地火,還有一種愛情叫做“日久生情”。由友情慢慢升華為愛情,由知己漸漸轉變為伴侶。相對於一見鍾情的倉促,一部分人更信任後一種模式,但究竟什麼樣的友情能夠變為愛情,兩者之間那微妙的過渡線又在哪裏呢?

愛情與友情的差別太大。比如說,愛情永遠是新的比舊的好,但友情卻是舊的比新的好;愛情需要激情,友情則曆久彌新;愛情需要唯一性,而友情卻可以分給很多人……由友情生發而成的愛情,要麼是因為經過長久的接觸,發現靈魂的契合度太高,要麼是因為對熱情的不信任,隻想找個熟悉並了解的人相伴一生。但歸根結底說起來,戀愛必須有一些盲目,而友情卻是知彼知己,兩者存在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