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作家芭芭拉·安吉露絲說:“感恩就是讓我們與自己的心做朋友,直到發現自己是愛與寧靜的源泉。”這就說明,感恩是進入心的大門,它能打開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允許生活中有更多的愛與關懷。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許多人的關懷與愛護,讓我們覺得我們就是在幸福與快樂的天堂中成長,但是在麵對這樣的關懷與愛護時,應該時時記住讓感恩之心永遠相隨,隻有這樣我們才可以不斷地生活在幸福的人間裏。可以說,感恩就像是最新科技的過濾器,具有查毒、掃毒和防火牆的功能,幫助我們不受負麵能量的侵襲,同時又可以創造快樂、開心和愛等正麵情緒。
一個十分信奉上帝的年輕人,有一天專門來到教堂請教神父:“請告訴我,在哪裏才能找到上帝?”神父打量了一下年輕人,緩緩地說:“你找上帝幹什麼?”年輕人頓時來了興趣,忙說道:“我要當麵告訴他人世間的艱苦與辛酸。”神父說:“你現在就回家去吧,你的願望會實現的。”年輕人十分欣喜地拜謝了神父,就啟程回家了。很多天來,年輕人一直在等待上帝的出現,可是上帝始終都沒有出現。一個月之後,年輕人又懊又悔,就急匆匆地直奔教堂,並把這些天的經曆向神父娓娓道來,氣憤地說:“你為什麼欺騙我?”神父聽完之後,哈哈大笑說:“其實這些天來,你已經找到過上帝。在你幫一個老人挑柴的時候,在你攙扶一個盲人過馬路的時候,在你給予一個乞丐美食的時候……”年輕人還沒聽完,就叩謝神父轉身走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無所不能,像上帝一樣偉大。但其實正如那個年輕人一樣,我們人人都是上帝,你不僅僅是別人的上帝,別人也是你的上帝。當你施福給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不僅僅是別人的回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靈魂的快樂;當別人施福給你的時候,你得到的也不僅僅是幫助,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顆感恩的心。
讓感恩之心時刻相隨,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於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我們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我們便會對別人、對環境少一份挑剔,而多一分欣賞;我們也會逐漸原諒那些曾和你有過結怨,甚至觸及你心靈痛處的那些人。
如果你想走好人生路,你就常懷一顆感恩的心吧。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滴水之恩到湧泉相報,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感恩文化,也深深地滋養著一代代的人。這一美德應該世世代代傳下去,而且應該越傳越好。
感恩,是人們拚搏奮鬥的動力。人在強烈的感恩之心的驅使下,會刻苦地學習,會勤奮地工作,會熱心於善事,會執著地追求,會無私地奉獻,自覺地用實際行動來報答這些恩情;否則自己的良知就會譴責自己,會內疚不安。
感恩,是人間的真情。如果人人都有了感恩之心,人間就有了陽光與溫暖,就有了博愛與善良,就有了真心與忠誠,就有了團結與融洽,就有了寬容與諒解,就有了協調與和諧。
隻要將感恩之心時時相隨,我們就可以平心靜氣地麵對許多事情,我們就可以認真務實地做好每件小事,我們就可以真正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我們就可以正視錯誤、互相幫助,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集體的環境裏感受著大家的溫暖……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碰到曲折坎坷,總會有挫折失敗,總會有人為你指點迷津,讓你再次揚帆遠航,駛向幸福的彼岸,此時你能不心懷感恩嗎?如果你有了這樣的一種心態,並將感恩之心永遠放在腦子裏,那當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請及時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他們渡過困難,相信在看到他人幸福快樂的微笑時,你也可以感受到上帝的快樂。
如果你能讓感恩之心時刻相伴,就能更好地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創造更為融洽的關係,更為團結的環境,相互理解的機會……常懷感恩之心,給別人掌聲,自己周圍掌聲也會響起;給別人機會,成功正在向自己走近;給別人關照,就是關照自己。在我們不斷感恩的過程中,就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和境界,成為眾人所尊敬、受世人稱道的人,就可以為你的心靈持續充電。